•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5 15:59:20 股吧网页版
数娱工场 | 500亿元短剧市场,现在入局晚不晚?——专访七猫短剧总经理梁凯
来源: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5日电打开手机,滑动屏幕,两分钟一集的短剧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日常娱乐选择。这个新兴行业用三年时间走完了传统视频行业十余年的路:从2022年的100多亿元市场规模,到2024年的504亿元,短剧收入甚至超过了同年的电影票房。10月14日,2025视听中国马栏山微短剧之夜活动现场,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发布了中国视听大数据微短剧大屏播出指数,宣告中国微短剧逐渐从“边缘内容”变为主流娱乐方式,成为人民大众最喜爱的视听内容之一。

  市场一派繁荣,吸引更多企业不断入场。然而,当短剧行业步入“深水区”,头部平台已建立起一定的先发优势,此时,对于半途入场的玩家而言,短剧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繁荣之下,理性入局

  面对这片仍在增长但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今年年初才进军短剧行业的七猫,对此有着更深的体会。今年4月,七猫短剧开始有剧集上线,至今已运营整半年时间。

  “单部剧收入下降是必然趋势。”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七猫短剧总经理梁凯开门见山地指出。

  梁凯透露,短剧市场的新剧供给量正以每年30%到50%的速度高速增长。从去年底每天上新70多部,发展到如今每天有超过100部新剧涌向市场,月产量达到三四千部。这种爆发式的供给增长,让市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与此同时,短剧的制作成本也在快速攀升。据了解,2022年,单部短剧的制作成本仅在10到20万元,而如今,主流短剧的制作成本已跃升至50至80万元,部分追求精良制作的项目成本甚至突破100万元大关。

  成本的增加直接反映了行业对制作水准要求的提升。在服装、化妆、道具以及拍摄设备等方面,短剧的制作标准正向长剧看齐。梁凯以七猫的代表作《凰宫梦》举例称,其服装就直接采用了横店大型古装剧集的服装库资源,与长剧和电影剧组同源,以此确保视觉上的质感。因此,《凰宫梦》上线即热播,全网话题量达到5亿条,累积播放量超3亿次,并登上剧查查热力榜TOP4,共上榜14次。

  除了硬件投入,演员尤其是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演员片酬也水涨船高。今年年初,短剧行业头部男演员柯淳曾自曝“日薪2万元”,但后续片酬仍在不断上涨,据业内人士称,“现在2万元日薪完全请不到了。”

  尽管面临成本攀升和竞争加剧的压力,短剧市场的整体规模仍在持续扩大,这构成了行业依然吸引新玩家不断入场的底层逻辑。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的统计,2024年,中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到6.62亿人,同比增长15%,同时用户粘性较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追平即时通讯应用。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介绍,预计今年短剧的市场规模将在去年500亿元的基础上,实现更大突破。

  正是基于对市场潜力的判断,梁凯仍然认为当前是入局短剧的“好时机”。这种观点也在市场上得到了印证,除七猫这样的新玩家外,今年以来,爱奇艺、腾讯视频等传统长视频平台也开始全面发力微短剧业务。此外,一些过去专注于电影、电视剧制作的公司,如华策影视、欢瑞世纪等,也纷纷布局短剧赛道。

  随着更多巨头入场,竞争愈发激烈,短剧行业已经进入了深度调整和洗牌的关键期。

  后发先至,精耕破局

  尽管入局的公司越来越多,但当前短剧平台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一超”局面,即除红果短剧呈现“一家独大”的态势外,其余平台尚未建立起绝对的市场竞争力。例如,在每月全网上新的3000到4000部短剧中,仅红果短剧一个平台就占据半壁江山,达到1500至2000部,剩余的市场份额则由其他众多平台分食;今年暑期档,红果短剧站内总观看量高达311亿次,总观看人次达到9.2亿。

  在这种市场格局下,梁凯认为七猫与大多数短剧平台相比,拥有三大核心竞争力支撑其在市场立足并建立优势。

  首先,是源于七猫本身的内容优势。七猫以小说平台起家,拥有超过10万部的海量小说IP库存据了解,全网有超过60%的短剧题材改编自网络文学,这意味着七猫坐拥一座“内容富矿”。因此对七猫自制短剧来说,其小说未来的转化空间依然巨大。梁凯补充道:“从用户画像看,小说用户和短剧用户有很高的重合度。这一点从我们《凰宫梦》的用户来源也能得到印证。这为小说IP的影视化转换提供了天然的受众基础。”

  其次,是七猫在内容编辑和运营方面积累的能力。梁凯介绍,七猫拥有一支超过100人的专业编辑团队,规模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这支团队不仅负责平台原创小说的筛选和质量把控,这套成熟的内容打磨机制也可以对接到短剧的内容创作中。“短剧行业发展到当前阶段,竞争核心已经回归到内容本身,需要深耕剧本、挖掘好故事。我们既有负责原生小说的编辑,也有专门负责短剧业务的编剧,双方彼此支撑,形成了对内容质量的双重保障。”梁凯强调。

  其三,是经过市场验证的平台组织与运营效率。梁凯指出:“七猫的核心优势之一在于高效的组织效率。相比许多新成立的短剧平台,七猫作为一家运营多年的互联网公司,在成立三年后便实现了盈利,这和我们的平台能力和组织管理效率是分不开的。”这种经验被复制到短剧业务中,尤其在IP筛选环节发挥了关键作用。

  七猫建立了一套“数据+AI”的辅助评估系统。一方面,基于平台积累的小说阅读数据、用户评论、互动情况等后台数据体系进行初步筛选;另一方面,有专门的AI系统通过分析市场上成功的短剧作品,构建数据模型,辅助判断哪些小说更具改编潜力。不过,梁凯也明确表示,七猫对依赖AI生成剧本仍持谨慎态度:“AI技术从长远看一定会越来越成熟,但目前阶段,AI还是主要承担初步筛选和辅助分析的工作,真正的内容打磨,仍然需要资深编辑进行人工校验和完成。”

  此外,为了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快速站稳脚跟,七猫也采取了自制剧与合制剧并行发展的策略,积极寻求与行业头部伙伴合作,以形成资源互补的合力。目前,七猫已经与百度短剧、爱奇艺、点众科技、九州短剧、山海短剧、麦芽等行业机构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共同出资、共享IP资源的方式,联合进行剧集的开发与制作。

  经过约半年的发展,七猫平台上线剧集总量已达到近万部。

  “优中选优”,慢即是快

  在拓展行业版图上,无论是路径选择还是业务聚焦,七猫的发展思路清晰且专注。目前,七猫拥有两个主要消费平台:一是内嵌于七猫小说App中的短剧频道,二是今年新推出的独立App“七猫短剧”。但与一些急于追求平台用户体量快速扩张的玩家不同,七猫现阶段更侧重于注重内容储备而非推广App。在盈利模式上,七猫目前仍以“投流”为主,即通过在抖音、快手或腾讯等平台进行投放,引导用户充值观看。

  “短剧在本质上是一种内容快消品,一部80到100集的剧集,用户一两个小时内就能看完。这意味着平台需要具备快速、持续的内容迭代能力。”梁凯强调,只有保持足够的新剧产出频率和数量,才能维持一个独立App的正常运营和用户粘性。“所以七猫在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将内容的生产规模稳定下来,而不是盲目扩张App。”

  除数量外,随着短剧向精品化转变,七猫短剧将“优中选优”作为内容筛选的核心准则。“正因为我们入局相对较晚,所以不能采取广撒网、盲目追求数量的策略。我们从最初每月只开发三五部剧,逐步增加到五六部,到现在一个月20部。”梁凯解释道,“‘产能’爬坡的过程,本身就是严格筛选的过程。我们设置了责编初审、主编复审、交叉评审、总编终审等多道剧本审核流程,经过这样严格的流程,会有大量剧本被淘汰,虽然前期投入的精力更大,但最终确保了上线剧本的基本质量。”

  为了践行精品化战略,梁凯透露公司已投入至少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微短剧的创作与开发,并推出了制作承制、自制剧框架合作、成品剧合作三种模式,根据剧集上线后的市场表现给予合作团队分成与奖励,以此激励优质内容的创作。

  除了对剧本本身的严格把关,七猫也会在短剧全产业链环节发挥其整合与把控作用。“我们从上游的网文IP储备,到中游的剧本改编,再到下游的制作、发行和投流,实现了全链路参与。IP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在制作环节我们会派出制片人对接外部的成熟制作团队,在成片后自行负责发行和投流策略。”梁凯认为,这种深度参与的模式有助于确保作品从创意到成品的质量统一性。

  尽管竞争激烈,但梁凯对短剧市场的未来仍持乐观态度。他指出,短剧的受众边界正在不断拓宽,用户的地域和年龄分布变得更加广泛,一线城市和年轻用户群体增长迅速,这意味着更多元的内容需求正在产生。在这个市场逐渐细分的窗口期,对于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内容的平台而言,依然存在很多机会。

  短剧行业经过三年爆发式增长,已进入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业内人士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拥有源头IP储备和内容精细化运营能力的平台,或将更具韧性。而七猫作为“后来者”的破局路径,正是观察行业从流量竞争转向内容深耕、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样本。

  在可预见的未来,七猫将继续依托其IP优势,在短剧领域稳步推进。随着1.5亿元的投入逐步落地,七猫能否在短剧红海中开辟出一条新航道,值得业界持续关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