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OpenAI正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债务合作、以及融资活动,以支持其“5年1万亿美元”的投入承诺;②目前该公司每年的经常性收入约为130亿美元,虽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但仍难以支撑万亿级的投资水平;③有分析称,如果该公司未能实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那么将会对整体经济造成连锁影响。
美国知名人工智能初创公司OpenAI正在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债务合作、以及进一步的融资活动,这是其“五年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支持其承诺的逾1万亿美元的投入,以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
据业内人士表示,OpenAI计划开展一系列合作,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具定制化的产品,从而从新的产品工具中获取更多收益,并通过其视频创作服务Sora和人工智能智能体带来新的销售业绩。
该公司还在研究各种方式以利用其知识产权来获取收益,比如开发新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进军在线广告领域等;并计划推出消费类硬件产品。
近日新闻已露出未来OpenAI进军更多商业赛道的端倪。沃尔玛近日宣布,其与OpenAI合作,推出基于ChatGPT的购物功能,用户可浏览并购买沃尔玛商品,预计今秋上线。
同时,业内人士还表示,该公司正在探索一些创新的方案以筹集新债务,以便能够建设其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也在考虑通过其数据中心项目“星际之门”成为算力供应商。
营收和投入不匹配
有分析指出,如果OpenAI要履行1万亿美元的投入承诺,那么上述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就必须成为现实,因为该公司到目前为止的资金投入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收入。
业内人士透露,OpenAI每年的经常性收入约为130亿美元,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其中70%来自使用ChatGPT的消费者。
但OpenAI仍难以填补大规模投入带来的空缺。经计算,在过去一个月里,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承诺从甲骨文、英伟达、AMD和博通那里获取超过26吉瓦的产能,未来十年花费的总成本将超过1万亿美元。
单从数字来看,也就意味着OpenAI需要在五年内将130亿美元的年收入规模提升至能够支撑万亿级投资的水平,这意味着收入需要实现数十倍增长。
OpenAI总裁格雷格·布罗克曼(Greg Brockman)上周表示,近期的支出计划将有可能收回成本,他指出,“如果我们拥有十倍的计算能力,我不知道是否能带来十倍的收入,但我相信不会相差太远。”
OpenAI公司是否能够承担这些费用正日益成为整个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鉴于美国一些最具价值的公司如今都依赖于OpenAI来履行重要合同并支撑市场需求,这引发了人们对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金融泡沫的担忧。
一位OpenAI的高管表示,“(投资者)期望OpenAI能制定一个为期五年的规划,但目前而言,我认为未来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将会逐渐明朗并开始呈现出实际的形态。”
目前OpenAI的收入除了从ChatGPT处收取的订阅费之外,它还会通过ChatGPT的“即时结账”功能,从交易的商品中抽取一部分利润;同时该公司正在探索为其人工智能产品引入广告。
奥尔特曼上周表示,他认同Meta旗下Instagram在个性化广告方面的做法,指出,“或许其中存在一些值得借鉴之处,但我们在投放广告时总是非常谨慎。”
近期,OpenAI与AMD和英伟达展开合作,包括计划共享技术专长,以改进人工智能硬件,包括芯片和数据中心的设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OpenAI的合作伙伴已经承担了前期投入,OpenAI则寄希望于未来能通过运营支出的形式逐步扩大规模,上述高管评价道,这种做法就是“利用他人的资产负债表”,以便让OpenAI有时间来发展业务。
人们依然坚信,如果OpenAI能继续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那么其能够继续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又或者,这家初创公司也可以将重心放在实现收支平衡上。不过阿尔特曼上周表示,盈利“并非我最关心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