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有点意思。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放话了,说中国故意不买美国大豆,给美国豆农制造困难,属于经济敌对行为,美国正考虑拿食用油贸易当筹码,作为反制手段。言下之意,你们不买我的大豆,那我也可能不买你的食用油。这话一出,市场立马就绷紧了,标普500当场转跌,本来还指望两边谈判能缓和点,结果嘴上说着谈,手上又加码,典型的边打边谈套路。
先看事实。中国确实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往年美国是主要供应方之一,但最近几个月,采购明显转向巴西和阿根廷。这不是什么秘密,也不是突然发生的。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关税和贸易摩擦早就在影响农产品流向;另一方面,南美供应链这些年也在持续扩张,价格和物流都有竞争力。所以中国调整采购来源,既是市场选择,也有外部环境逼出来的成分。特朗普把这定性为“蓄意针对”,未免有点上纲上线。
再说他提的食用油。他说美国自己能生产,不需要从中国进口,听起来挺硬气。但问题是,美国真从中国大规模进口食用油吗?现实是,中国并不是美国食用油的主要供应国。美国国内食用油消费以大豆油、菜籽油为主,基本自给自足,进口也多来自加拿大、阿根廷这些传统渠道。中国对美出口的食用油规模非常有限,拿这个当反制工具,更像是象征性威胁,杀伤力不大,更多是政治表态。
可别小看这种表态的威力。特朗普向来擅长用极限施压搅动市场预期,一句话就能让大宗商品波动。这次挑食用油说事,表面看是个具体领域,实则是在释放信号:任何贸易往来都可能成为谈判筹码。这背后还是那套逻辑——用不确定性逼对方回到桌前,而且按他的节奏谈。
有意思的是,就在他发话几小时前,他自己和美国贸易代表还双双表态,说谈判有进展,紧张局势有望缓解。结果转头就甩出这么一招,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的“缓和”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一边给市场吃定心丸,一边突然亮拳头,让人摸不清底牌。这种打法,玩的就是心理战。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反复横跳还能奏效多久?中国市场体量摆在这儿,供应链的调整早已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你今天威胁这个,明天限制那个,短期或许能制造焦虑,但长期只会加速脱钩。企业要的是稳定预期,不是天天猜总统下一句发什么推。
我倒是觉得,这番言论与其说是政策宣示,不如说是为接下来更高层级的对话预设条件。他提到希望和中国领导人谈大豆问题,显然想把议题绑定,把农业州的利益直接挂上谈判桌。老把戏了,但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