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中期协联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上期所、广期所成功举办“2025有色金属期现货市场产融结合在线研讨会——多晶硅、工业硅专场”。期货日报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本次专场围绕多晶硅、工业硅的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期货及衍生工具如何赋能硅基企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期货市场如何服务硅基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讨论。
研讨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秘书长、北京安泰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马海天从当前硅产业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2024—2025年硅产业运行特点、硅产业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趋势等,全面介绍了硅产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与未来趋势。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硅产业发展迅猛,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产业影响力日益凸显,为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当下,硅产业链正经历供需错配的阵痛期。
马海天进一步表示,目前,硅产业链供应充足,但需求增长不及预期,产业链部分环节处于高库存状态,导致硅价承压,短期市场应重点关注产业政策、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从中长期来看,“十五五”晶硅光伏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将围绕以下几点:一是严控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二是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切实加强行业自律;三是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引导产业内部兼并重组;四是建立健全产业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响应体系;五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探索高载能产业融合发展生态,预计2030年后“光伏+储能”将实现平价上网,届时硅产业会再现辉煌。
“可利用期货及衍生工具赋能硅基企业高质量发展。”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寒松在研讨会上表示,工业硅与多晶硅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定价基准、贸易模式、企业销售和生产、行业信息透明度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对此,陈寒松还结合期货及衍生工具赋能硅企业的案例,详细讲述了企业是如何借助工业硅、多晶硅期货平抑价格风险,在行业下行周期实现“保开工、增利润”的。他建议,鉴于工业硅、多晶硅基差波动剧烈,相关企业可在合适时机利用期权工具,以优化套期保值效果。
广期所产品专家在研讨会上介绍,目前,工业硅及多晶硅期货市场运行稳中有进,成交、持仓规模稳步扩大,期现价格相关性较高,期货市场充分反映了现货市场的供需关系。工业硅期货在优化交割质量标准和品质升贴水后,市场流动性显著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多晶硅期货在行业周期阶段性转换的关键节点,快速、准确地体现了市场预期,发挥了价格信号的作用,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解决问题。
上述广期所产品专家表示,总的来看,工业硅及多晶硅期货有效发挥了优化资源定价、助力风险管理、规范行业运作的作用,能够为现货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同时对提升我国在全球光伏产业的价格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