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点,广州某科技园区的物业经理陈先生刚坐下,平板就弹出“AI物业经理”的消息:“您有7条待处理建议,请审阅。”
清单里清晰提示:5楼东侧卫生间清洁人员停留不足3分钟,或有服务遗漏,是否需专项巡查;3 号楼机房通道 42 天未除尘,建议周末清洁;消防水泵房月度巡检尚未完成,是否立即催办;预测明日车库人流增 30%,建议保安巡视频次临时加密......
陈先生快速勾选批准多条建议,修改两条后也予以批准。后续派单、跟踪、验收等工作由 AI 自动完成。他不再忙于打电话催进度,也很少再被动应对投诉。AI把多数隐患提前化解,让服务流程变得透明高效。如今的他,更像一位把握全局的“指挥官”,而不再是事无巨细的“调度员”。
这一工作场景的深刻转变,揭示了国内设施管理(FM)行业正在发生的革命。近期,启盟科技创始人&CEO滕一帆接受广州日报专访表示,传统的管理模式高度依赖"人盯人"的监督,物业经理深陷于安排工时、核对考勤、验收质量的琐碎事务中,管理成本高昂且难以量化服务实效。启盟科技推出的"AI物业经理",并非取代人类管理者,而是以"智能助理"的身份,通过数据驱动为行业带来一种全新的协作模式。
在这个规模超万亿的传统领域,长期存在的核心痛点并非在服务本身,而在于服务的"不可知性"。业主方投入了大量物业费,却难以有效验证服务的完成度与质量;物业公司为确保服务达标,不得不投入大量人力进行"人盯人"式的监督与核查,管理成本高企,且效率低下。这一切,都源于服务流程无法形成可追溯、可量化的数据闭环。正是瞄准这一行业共性难题,启盟科技推出了核心产品"AI物业经理",旨在以超低成本实现服务过程的数字化闭环,从根本上变革行业的管理模式。
从"人盯人"到"数据说话":AI物业经理重构服务闭环
“‘AI物业经理"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人类决策、机器执行’的高效闭环。它通过遍布园区的低成本传感器网络,默默收集着关于人员、设备、环境的海量数据。”滕一帆直言,每日清晨,它并非直接下达命令,而是将数据分析成果转化为清晰的行动指引,以建议的形式呈报给人类经理。
这一智能决策能力的背后,是启盟科技自2019年起便启动的大规模数据战略。通过在腾讯、顺丰、中兴通讯等顶级客户项目及自营项目中部署超过10万个传感器,覆盖面积累计超过20,000,000m²,公司构建了庞大的真实场景数据库。这一网络每天产生超过3亿条高质量、多维度的运营数据,为AI模型的训练提供了坚实基石。正是这些来自严苛应用场景的宝贵数据,确保了"AI物业经理"在预测、优化和决策中的高准确性与权威性。大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不仅锤炼了数据的广度和深度,更为模型迭代提供了持续的真实反馈,使AI能够精准应对设施管理中的各种复杂状况。
一旦人类经理做出决策,AI便接管了执行层面的工作:
自动派单:精准地将任务派发至相应人员的移动终端或机器人集群。
实时跟单:自动追踪任务进度,并在遇到异常时发出提醒。
自动验收:通过多模态技术验证服务结果是否达标,并生成可视化报告。
这套系统提升了管理效率与透明度,物业公司无需再为"服务到底做没做"而困扰,所有过程皆有数据为证;业主方也能获得清晰透明的服务报告,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
价值共赢:低成本闭环驱动全流程优化与降本提质
实际操作的成效如何?滕一帆也分享道,启盟科技的解决方案为园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如在广州某科技园区,通过"AI物业经理"调度"23人+16台机器人"的组合,在提升清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整体成本的优化。这背后的逻辑正是通过数字化闭环,消除了管理不确定性,实现了流程的自动化优化和部分环节的无人化替代。
“其本质是用极低的数字化成本,实现了服务过程的透明化与自动化。这不仅提升了整体服务品质,更通过自动化替代了大量中间管理环节,显著降低了运营成本。”滕一帆表示,对于物业公司而言,它替代了原本繁重且低效的监督工作,释放了管理资源。同时,清晰的数据也为物业公司与业主方之间的结算与审计提供了无可争议的依据,最终为双方同时实现了业务的降本与提质。
愿景与模式创新:智能助理赋能行业未来
“我们的长期愿景是深化‘AI+机器人’的协同服务生态,让这位‘AI助理’从管理清洁、安防,进一步扩展到整合能耗、空间利用等更多设施管理环节,最终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智能运营平台。”滕一帆表示。经过四年多持续不断的数据积累与算法优化,公司已经建立起深厚的行业认知和数据壁垒,为AI物业经理的持续进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实现这一愿景,启盟科技创新性地提出了类似AI时代的"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由启盟科技联合产业伙伴,共同投资、建设并运营"AI+FM"服务平台,为政府及大型客户提供"零风险、零初始投入"的数字化升级路径。这种"代资运营"模式加速了前沿技术在实体产业的规模化应用,不仅为客户降本增效,更旨在培育地方产业生态,实现了技术服务商、行业客户与地方产业的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