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汽车产销累计超2400万辆,同比增幅均超12%,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1100万辆,渗透率逼近五成。
具体来看,9月份汽车产量达327.6万辆、销量为322.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6.4%和12.9%,同比增长均超14%,这是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关口,且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彰显出市场旺盛的活力。此外,乘用车零售、批发、出口及生产均创当月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9.7%。
在政策托底与市场需求释放的双重作用下,车市“前低中高后平”的走势显现,这为四季度延续增长态势、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暂停的部分地区已开始恢复,行业综合治理“内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地方车展火热进行,企业新品密集上市,汽车市场整体延续良好态势,产销月度同比增速已连续5个月保持10%以上,且新动能加快释放,对外贸易呈现韧性。
作为汽车市场的绝对主体,乘用车板块在9月份表现稳健。9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90万辆和285.9万辆,环比增长16%和12.5%,同比增长15.9%和13.2%。从车型种类来看,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环比、同比均实现增长,其中交叉型乘用车的增速尤为显著。
中国汽车品牌的表现亮眼。9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200.7万辆,同比增长17.4%,占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70.2%,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5个百分点,竞争优势持续巩固。从车型来看,中国品牌在轿车、SUV和MPV的市占率分别为65.3%、73.5%和66.2%,除MPV的市占率环比微降外,轿车和SUV的市占率均环比提升,这三大车型的市占率同比均实现增长。相比之下,主要外国汽车品牌中,德系和法系品牌9月份的销量同比都有所下滑。
今年前三季度的产销数据显示,汽车产销累计完成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其中,乘用车累计产销均为2124.6万辆,同比增幅均在13.7%左右。中国品牌在前三季度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累计销量为1465.1万辆,同比大幅增长22.9%,占乘用车总销量的份额达到69%,较去年同期提升了5.1个百分点,龙头地位愈发凸显。从企业层面看,在轿车、SUV和MPV销量排名前十的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销量同比实现增长,仅有轿车领域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SUV领域的特斯拉以及MPV领域的广汽传祺等个别企业的销量同比出现下滑,这反映出市场增长具有广泛性。
商用车的市场表现在9月份同样迎来了强劲反弹。9月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7.6万辆和36.8万辆,环比增幅均超16%,同比增幅更是高达27.7%和29.6%。无论是货车还是客车,其细分品种的产销环比、同比均呈现普涨态势。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商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309.1万辆和31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4%和7.8%,保持了恢复性增长趋势。在货车细分市场中,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同比上升,而中型和微型货车产销有所下降;客车各细分品种产销则均实现同比增长。
当前汽车市场最大的亮点非新能源汽车莫属。9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1.7万辆和160.4万辆,环比增长均超15%,同比增长均超23%,其单月新车销量已占据汽车总销量的49.7%,标志着市场渗透率即将突破50%的关键节点。从前三季度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产销均突破1120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5%左右,市场份额达到46.1%。除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出现快速下降外,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均保持了强劲增长,持续驱动汽车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旧换新政策是“前高后低”的逆周期调节节奏,因此10月份总体的增长相对会更温和。随着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将带动短期明星产品快速增量,行业竞争活力持续保持高位,推动消费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