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以“垂直创新,全球共创”为主题,国际产业合作创新论坛暨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中心北杨基地启动仪式在北杨人工智能小镇举行。在此次活动上,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主持了以“资本赋能下的垂直产业落地与全球影响力扩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其中,“垂直产业全球化的挑战和应对”正是此次圆桌论坛的重要议题。
“汽车是一个全球化产业,需要全球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增加关税是最愚蠢的事。”针对上述议题,有着“电车教父”之称的安迪·帕尔默(Andy Palmer)表示。
帕尔默是汽车界的重量级人物,曾先后担任日产汽车CEO和阿斯顿·马丁全球总裁,现任帕尔默能源创始人,是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帕尔默在担任日产CEO时,一手主导开发了世界首款量产纯电动汽车——日产聆风,因此得名“电车教父”。
帕尔默称,汽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行业,涉及约十万个零件。一辆汽车的下线,需要依靠上万个供应商在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地将零件送达生产线,其中一些零件在抵达主装配线之前,可能会跨境多达五次。“而关税只会阻碍贸易,并且会把所有这种复杂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最终都转嫁到终端客户身上。”
去年5月,美国对部分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进行上调,包括于2024年内将中国电动车商品的进口关税从25%提高到100%,对电动车用锂离子电池的关税从7.5%提高到25%。
2025年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推行的激进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产业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今年3月底,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这也将欧盟出口至美国的汽车关税从2.5%提升至27.5%,虽然从今年8月起,新协议将关税降至15%,但相比此前的2.5%仍有很大提升。
自2025年11月1日起,所有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至美国的中型和重型卡车也将被征收25%的关税。
对此,帕尔默认为,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成本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而这也会进一步拖累整个行业的创新速度。
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全球化进程,帕尔默表示,中国车企的快速转型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目前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但离真正的全球化仍有一段距离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