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粤东某医院有6岁患儿因车祸致气胸、胸椎骨折,情况危急,向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发出转运申请。于是,一场集“直升机跨市转运、无人机耗材速递、多学科协同救治”就此拉开序幕。
这是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举行的一场低空医疗应急救援演练。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方面介绍称,广州已初步建立起低空医疗救援网络,包括1个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1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26条医疗卫生无人机低空运输航线和17家医疗机构的19个直升机起降点。目前,广州已成功完成45例危急重患者航空医疗应急转运,伤员应急救治效率提升70%,初步构建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1小时低空医疗救援圈。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医疗救援中,航空飞行器受地理空间限制少,时效远高于其他交通工具。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低空医疗应急救援网络搭建,日益受到重视。但航空医疗转运从试点到普及,还有哪些坎需要迈?
发力航空医疗转运
一些地区正在积极拓展航空医疗转运场景。
《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明确指出,加大低空飞行器在医疗转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积极推进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持续推动航空医疗救护融入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25年,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年度工作要点中,也要求“研究制定低空医疗应急相关规划和标准,完善突发事件直升机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机制”。
今年5月15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在关于《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交付审议的代表议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的会办意见中表示,推动空中应急医疗试点场景应用。
据悉,上海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卫健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经信委等部门,推动利用上海本市三甲医院直升机停机坪、应急体系直升机起降设施资源,开展低空应急医疗和紧急病患转运服务,推动紧急医疗物资无人机配送试点。
在广州市低空医疗应急救援演练活动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周文浩表示,该院1998年率先开展儿科重症院际转运以来,已逐步织就一张覆盖广、响应快、能力强的危重患儿转运网络,辐射22个省份和港澳地区250余家医疗机构。2024年全年院际转运量达2629例次。低空医疗应急救援的探索,既是该院突破医疗服务地理边界、拓展应急保障场景的关键实践,更是推动急救体系从 “地面为主”向“空地一体”升级的重要抓手 。通过这一模式,优质医疗资源能以更快速度触达更广泛区域。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保健局局长田林泽表示,低空医疗服务是未来提升应急救治能力和服务效率的发展趋势。广州妇儿中心作为中南地区高水平专科医疗中心,每年从外地转运的患儿超过2000例,其中超过50%为危重患儿,需求和应用潜力巨大。
还有这些难关要过
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罗红彬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远距离、陆地救护车难以到达的场景以及突发事件救援中,航空医疗转运是陆地转运更快捷的补充。
以广东梅州市飞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的航线测算,直升机的飞行航程270公里,飞行时间仅需75分钟。与救护车地面转运至少4个小时相比,航空救援大幅缩短了转运时间,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救治时机。
2019年至2022年,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联合印发《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等12个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地区的多家医疗机构和院前急救机构陆续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不过,航空医疗转运从试点到普及,还有难关要攻克。
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在2024年11月12日,发文称,试点期间,每年开展航空医疗救护飞行近2000小时,救助伤患者2000余人。但受制于费用高昂、标准化建设不足、空域限制、专业人才不足、运作模式缺乏可持续性等诸多因素,航空医疗转运并未得到广泛使用。
为推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编制工作,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组织编制的《综合诊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新增了“航空医疗转运”价格项目,该项目涵盖了固定翼飞机、直升飞机等各类航空器为患者提供的转运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由医疗机构自主制定收费标准。医疗机构可根据航空器交通往返相关管理费、折旧费、消毒费、油耗、司机劳务等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基本物质资源消耗情况自主合理制定收费标准。考虑到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该价格项目不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鼓励商业健康保险研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目前航空救援的单次费用大致在1.5万元/航时至3万元/航时之间,我们正计划通过政府投入、保险公司参与等方式,争取将费用控制在3万元以内。”罗红彬说,除了费用问题外,安全以及空域限制问题,也是制约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的难点。
“安全问题这块在通过流程不断优化和装备更新,逐渐得到完善;在解决空域限制问题上,广州方面也给了很大支持。”罗红彬表示,直升机的常规服务半径约200公里,若中途加油,服务半径可达到三四百公里。市民可直接拨打120咨询航空救援相关事宜,目前,120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尤其是头部三甲医院)与航空公司已建立联动机制。120会综合评估患者病情是否适合航空转运,同时要考虑飞机调度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纯以距离远近决定是否使用航空救援。
田林泽表示,广州这次演练,初步检验了应用直升机和无人机低空进行医疗救援的指挥调度、部门协同、转运救治等工作机制。从效果上看,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一次演练,尚不足以检视实际运行所有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下一步,还需要认真全面复盘,一是要聚焦高效安全,认真总结实操经验;二是要立足需求,推动低空医疗持续发展;三是发挥优势,不断扩大优质服务范围。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赵祖宏表示,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将系统总结和推广“广州经验”,加快制定低空医疗救援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支持更多地市具备快速响应速度和救援能力,推动优质医疗救援资源扩大覆盖范围、延伸服务深度。
周文浩亦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社会的宣传以及知晓程度提升,同时医疗机构跟空中转运的配合,相信空中转运体系会发展得越来越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