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一、碳中和政策
1、国庆假期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量创历史新高
为应对国庆假期新能源汽车出行高峰,国家能源局部署,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充电设施运行监测调度,着力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效率,有力保障假期人民群众乘坐新能源汽车出行的补能需求。根据国家充电设施监测服务平台监测数据,对纳入平台监测的4.84万台高速公路充电设施(枪)统计,今年国庆节当日(10月1日零时至24时)高速公路充电量达到1748.5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运行平稳。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国庆假期单日高速充电量同比激增,充电设施高效运行经受住大考。充电量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的晴雨表,数据印证保有量提升与基建保障协同发力。
2、《能源规划管理办法》落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规划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围绕能源规划编制、实施、评估、调整等全周期管理,从严格编制目录清单管理、规范规划编制和审批要求、强化规划衔接有关要求、明确规划实施和调整机制等方面,规范了能源规划制度体系。严格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强化能源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制度,未列入目录清单的规划原则上不得编制,属于日常工作或任务实施期限少于3年的原则上不编制规划。规范规划编制程序。规划内容应包括发展基础和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规划编制程序包括前期研究、起草、征求意见、衔接、论证、审批、发布等。
《办法》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纳规要求,包括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原则上应当具备前期工作基础、应结合能源市场和价格等情况开展经济性评估等。此外,《办法》强化规划审批有关要求。明确了各类能源规划审批程序及要件,包括编制说明、论证报告、合法性审查意见、公平竞争审查意见、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意见等。《办法》还明确了全国、区域、省级能源规划的实施机制、调整程序和调整方式。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能源规划新规通过目录清单制从源头控制编制数量,明确项目须具前期基础并做经济评估,强化规划刚性。此举将提升能源规划质量与执行力,避免资源空耗。
3、中国与圭亚那签署绿色低碳出行谅解备忘录
10月10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与圭亚那驻华大使周雅欣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与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总理府关于合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绿色低碳出行项目的谅解备忘录》。根据此次双方签署的谅解备忘录,中方将向圭方赠送新能源车以及配套充电设施,开展相关领域交流对话和能力建设活动,支持圭亚那打造交通运输部门低碳转型示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圭亚那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项目是落实南南合作“十百千”倡议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的具体举措。截至目前,中国已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同时,中国已累计实施300多期能力建设项目,为120余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名额。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此次中圭合作是中国气候南南合作的又一务实举措。通过赠送新能源汽车等物资,中国正将绿色产能转化为对发展中国家的精准支持,助力圭亚那交通低碳转型。这不仅深化了“一带一路”气候合作,更以可见的交付成果增强了南南合作的公信力与吸引力。
二、企业实践
1、国家核安全局2025年媒体核电行探访广东、广西
近日,2025年“安全筑基‘核’谐共荣——国家核安全局2025年媒体核电行”暨“国和行·媒体行”第二次媒体探访活动在广东、广西两地展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媒体团深入广东廉江核电与广西白龙核电项目建设一线,实地探访核电规划与建设情况,粤桂两地核电项目展现了清洁能源与区域发展的深度融合。
目前广东廉江核电项目规划建设6台CAP系列三代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850万千瓦,总投资约1300亿元。廉江核电是国内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该技术以海水作为冷却介质,冷却水重复利用,海水取水主要用于补充冷却塔蒸发及排放损失。据悉,廉江核电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700亿千瓦时,可满足粤西地区全社会用电量需求,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约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200万吨、二氧化硫约17万吨、氮氧化物约15万吨,减排效应相当于种植阔叶林约14.8万公顷。
白龙核电项目是国家电投在桂首个核电项目。2003年,白龙核电站启动选址,历时21年,2024年8月19日,白龙核电一期工程正式获得国家核准。白龙核电项目一期工程1、2号机组采用CAP1000第三代非能动核电技术。这不仅是技术的成熟应用,更是CAP1000技术国产化、批量化、标准化建设的示范。
白龙核电通过“建设一个项目、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让核电项目建设拉动产业升级与居民增收,以科普沟通化解“邻避”顾虑,推动项目与社区共生共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核电作为清洁能源,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廉江、白龙核电项目将清洁能源建设与区域发展深度融合。这种以项目带动产业升级、以科普促进社区共荣的做法,为实现“双碳”目标与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三、地方动态
1、2025《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举办
10月10日,以“智能时代,智惠共生”为主题的2025年《财富》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福州举办。2025年,人类加速迈进智能时代。数字化与智能化成为全球经济低碳转型的引擎,但也引发了对能源消耗和社会伦理的广泛关切。在“圆桌讨论:从瓦特到比特:绿电驱动算力革命”环节,针对如何化解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数据中心稳定运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晶科能源全球ESG负责人姚臣谌表示,建议打造“AI电网+”的协同模式,在公共电网发挥领导作用的同时,激发私营部门的活力。晶科布局光储技术、虚拟电厂等方案,叠加AI和大数据助力有效地调度,助力供需端的精准匹配,这些年也落地了很多案例,帮助数据中心解决稳定和平衡间歇性的痛点。隆基绿能可持续发展专家汪子阜认为,绿电驱动数据中心,绿色算力需绿色电力支撑,要建立“电力产品碳足迹”体系。中国光伏行业在制造端已具备碳足迹管理基础,未来可以通过产业协同完善数据库,确保绿电可追溯,从而支撑绿色算力获得国际认可。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绿电驱动算力已成行业共识,“AI电网+”、碳足迹体系成为破解光伏间歇性与数据中心稳定性矛盾的重要路径。这不仅推动能源与数字基建深度融合,更以可追溯的绿电提升中国绿色算力的国际竞争力。
2、蓝顿旭美郝昳雯:以全链ESG变废为宝,探食品加工绿色路径
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食品企业如何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行业的关键议题。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马铃薯领域的代表企业,多年来持续深耕全产业链建设与绿色转型。近日,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郝昳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实现可持续发展既需长期投入,也需坚定信念。蓝顿旭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布局马铃薯全产业链,通过育种、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整合,实现“土豆吃干榨净”,并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利用马铃薯废料制作塑料袋、纸张等。郝昳雯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碳平衡、零碳园区建设等,但同时也面临成本控制和技术突破等挑战,还需要政策与产业支持。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将土豆“吃干榨净”的模式,印证了全链ESG可以将环境负担转化为经济增量,将绿色实践嵌入产业核心,变废为宝形成闭环,这比末端治理更具可持续性。然而成本与技术仍是规模化挑战,需产业链协同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