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中国正式宣布对部分锂电池及相关材料实施出口管制,这记“组合拳”一出,整个新能源赛道的逻辑都变了!对A股来说,这不是利空,而是战略级的利好信号!
这不是限制,是亮剑
在我看来,这次出口管制,根本不是简单的贸易手段,而是一次精准的战略卡位。大家注意看,管制清单里全是高能量密度电池、高端设备和核心材料,比如重量能量密度≥300Wh/kg的锂离子电池、高速叠片机、连续石墨化炉这些“硬科技”。这说明什么?说明咱们不再满足于做全球最大的“电池工厂”,而是要守住技术制高点。
想想看,过去我们拼的是产能、是价格,结果换来的是海外反倾销调查和内卷式竞争。现在呢?国家出手,把最关键的“铲子”和“配方”管住,逼着别人想用就得谈合作、谈授权。这是从“卖产品”向“定规则”的转变,难道不是吗?
逻辑是不是一下就通了?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终于开始转化为制度性话语权。
为什么说这是长期大利好?
很多人担心出口受限会影响企业收入,但我感觉这种担忧短期存在,长期却是杞人忧天。真正受影响的只是产业链极少数高端环节,绝大多数储能和动力电池产品压根不在这次管制范围内。像主流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普遍在160-240Wh/kg之间,离300Wh/kg的门槛还差得远。
而且你看当升科技的回应就很清楚:公司出口的多元正极材料不在管制范围,反而因为政策提升了国际竞争地位。这说明什么?说明政策的意图不是封锁,而是引导——让低端产能走出去,把核心技术留下来。
更关键的是,这一招直接倒逼国内企业加速技术升级。赣锋锂业搞固态电池、多氟多攻六氟磷酸锂、龙磁科技做高性能软磁材料……这些真正掌握壁垒技术的企业,未来才有资格参与全球高端市场的游戏。
聊到这里,我们不妨观察下几个领域,它们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相关领域信息梳理:
1. 锂电设备制造领域:它是保障电池生产工艺的核心装备供应商。先导智能、杭可科技等企业在涂布、化成分容等环节具备全球竞争力,其设备广泛用于国内外头部电池厂生产线。
2. 高端正极材料领域:该领域专注于提升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多氟多在六氟磷酸锂、当升科技在多元正极材料方面均拥有大规模量产能力,并进入国际供应链体系。
3. 金属软磁与磁性元件领域: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系统及光伏逆变器中。龙磁科技已实现高性能软磁粉芯国产替代,并通过特斯拉、华为等客户认证。
4. 固态电池研发与锂资源开发领域:赣锋锂业布局从锂矿开采到固态电池制造的全产业链,其重庆基地计划于2025年投产20GWh固态电池,技术指标处于行业前列。
5. 新能源电源测试设备领域:爱科赛博的产品覆盖储能变流器测试、车载充电机检测等领域,为电池系统提供精密电力电子支持,客户包括比亚迪、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