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U,小U,打开空调,温度调到27度。”伴随北京某家电卖场销售人员轻柔的语音,多台空调应声启动。该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是自带语音功能的产品,有的还能通过第三方智能音箱控制,实现全屋联动。这类智能产品目前有促销活动,还享受‘国补’,现在买很划算。”
“双11”临近,北京家电市场提前开展促销活动。《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商家打造了“双11”活动,拉动消费,智能家电成为热促商品。
智能家电受关注
能听懂方言的智能空调、一键搜索菜谱的烤箱、多筒区分的洗衣洗鞋机……《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北京某家电卖场看到,智能家电占据显眼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
智能家电的火爆,与消费观念的变化紧密相关。年轻人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体验,愿为解放双手、提升便捷性的智能家电买单,主打个性、悦己的智能家电受到追捧。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发现,为抢抓消费旺季,不少家电厂商和销售渠道提前推出优惠活动,有的家电卖场携手品牌工厂,针对刚需、升级、家装三类场景需求,推出不同梯度补贴。今年的补贴比例普遍较高,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优惠。
“我们的补贴政策,不仅针对卖场在售的智能家电产品,还针对消费者的全屋改造需求,比如安装全屋智能中控,让家电和智能设备自动识别屋内温度、湿度,以及自动熄灯和自动断水电气等。”北京某家电卖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随着技术的成熟,许多智能家电间的“壁垒”被打通,全屋智能系统的改造也更方便,这种智能化升级深受年轻人喜爱。
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对记者表示,从今年下半年消费趋势看,厂商提前启动了促销,加大补贴力度刺激消费,同时,智能产品补贴占比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消费市场,推动产品从功能满足向体验升维跃迁,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从‘科技新奇品’变为‘生活必备品’,市场需求强劲,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也广受欢迎,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洪涛进一步表示,企业要加强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家电产品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机交互自然性、个性化服务精准度和家居生态智能协同能力,打造新场景消费体验。此外,“人工智能+”行动加速推进,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将促进智能消费生态融合与发展。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通用化、平台化、生态化演进,消费场景将更加个性化和沉浸式。
“国补”东风劲吹
为促进消费,国庆前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全部下达。为与第四批国补资金精准对接,线上线下多个电商平台和商超卖场将“双11”大促启动时间提前,衔接第四批国补资金。
《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双11”前哨战中,线下卖场针对不同商品推出各式优惠活动,购买多件商品或参加家装换新活动有更高折扣,线上电商平台无需凑单即可享立减,国家补贴、商家补贴和平台补贴规则一目了然。
“‘国补’资金与‘双11’大促叠加,推动智能家电产品等销量增长。”洪涛表示,以京东、抖音等平台为例,10月9日启动“双11”活动,通过“以旧换新+补贴”政策组合,推动消费需求释放。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第四批“国补”覆盖智能家电、数码产品等高单价品类,降低消费者换新成本,激发潜在需求。“双11”期间,电商平台与补贴政策协同发力,消费者可能集中释放消费意愿。例如,智能空调、扫地机器人等产品,在补贴下更易成为“理性升级”选择。此外,资金注入缓解部分厂商库存压力,加速旧款产品出清,为新品腾出市场空间。“国补”政策持续到年底,还能覆盖“双12”节点,形成“节前补贴预热、节后延续需求”的节奏。
朱克力进一步表示,厂商需从依赖补贴转向技术和服务创新。智能产品市场面临换新需求透支挑战,厂商可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针对细分场景开发差异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