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0月13日讯(记者邹俊涛)随着AI技术普及,多地中小银行陆续上线智能外呼系统。
10月13日,顺德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自2025年10月13日起,该行将启用0757-28695943、0757-28695976号码为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智能外呼服务号码。顺德农商行表示,此举主要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专业、更便捷的客户服务及适合用户的金融产品服务。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前,惠州农商银行、德庆农商银行、始兴农商银行、沅江农商银行等多地银行也公告启用智能外呼系统。
上述银行多属于三四线城市的地方银行。多家银行表示,智能外呼服务主要用于催收催缴、风险控制、营销推介等方面。
10月13日下午,财联社记者就启用智能外呼一事向顺德农商行方面沟通寻求了解更多情况,但截止发稿未获回应。
多地中小银行上线智能外呼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近期多地中小银行陆续上线智能外呼系统。除了今日公告的顺德农商行,其他多地银行也在近期宣布上线同类功能。
6月11日,德庆农商银行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我行运用智能外呼开展客户服务,外呼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催收催缴、风险控制、业务提示、营销推介、客户关怀、市场调查等。
5月20日,始兴农商银行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我行上线了智能外呼平台。外呼业务范围主要为还款提醒、贷款业务回访、逾期还款催收、新开户回访、完善客户信息提醒等。
5月13日,惠州农商银行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用户体验,我行启用智能客服外呼服务。惠州农商行表示,智能外呼仅提供提醒及必要信息核验服务,包括账户风险控制、业务提示、营销推介、客户关怀、市场调研、履行还款义务等事项,不涉及其他无关内容,并公布了多达24个智能外呼号码。
据了解,智能外呼系统在银行业的使用并不鲜见,此前多家上市银行财报中均有提及。从公开信息来看,近年来AI智能应用有往中小银行普及趋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此前有业内人士指出,AI技术的普惠化正在成为当前银行业智能应用快速普及的推动力。
中国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今年9月的“2025上海全球金融·资管年会”上表示,伴随DeepSeek R1的出现,当前大模型生态已迈入“开源普惠期”,且呈现出模型全能化、技术普惠化、应用全面化、创新全民化的显著特征,让“银行业智能应用迎来新发展机遇”。
业内称有助于银行降本增效
据了解,金融业呼叫类服务一直属于人员密集型业务。从业务层面来看,当前银行上线的智能外呼系统也主要用于业务提示、营销推介以及催收催缴等方面,也是银行的高频外呼业务领域。
针对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人员密集型的外呼业务领域,业内普遍认为称此举有助于银行方面的降本增效。
有股份行相关人士今日告诉财联社记者,“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外呼模式,目前行业更多采用‘人+机协同’模式”,即由智能机器人按设置的并发席位批量拨打客户电话,精准计算座席空闲时间,自动提前拨号并过滤无效号码,将接通的客户电话自动分配人工座席的外呼服务策略。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通过“该模式可大幅提升座席工作效率,减少无效呼叫时间”。
中小银行也是如此。今年4月,沅江农商银行上线AI智能外呼系统。沅江农商银行后来撰文表示,本次启用的AI智能外呼系统支持60个通道日均五千余次并发呼叫,较传统人工回访效率提升近20倍,有效解决了审计抽样覆盖面不足、人工回访效率低等痛点。
不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银行智能应用普及、降本增效同时,也在带来争议。德勤中国金融服务业研究中心近日报告指出,尽管人工智能技术有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但也引发对过度依赖技术和潜在信息陷阱担忧。
而针对部分银行采用AI电话进行“轰炸式”营销推介现象,资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指出,当前多数银行仍固守“广撒网”式的电话营销策略,这种缺乏精准性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