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3 19:20:47 东方财富Android版 发布于 辽宁
无论谁家生产的车,都不能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世界上生产汽车的生产商多的是,有哪家不出问题?关键是车出事,生产商要对此有一个正确处理的态度。中国有近60家汽车生产商,竞争的非常激烈,资源就那么多,就看生产商的本事了,我认为,如果通过正常竞争,优胜劣汰,先淘汰掉一半的车企,中国的汽车市场将会来黄金期。众所周知,重点以及大城市车满为患,汽车多到找个停车位都难。如此下去。生产商要提高产出率,会向市场推出更多的新车,试想,这近60家车企都纷纷向市场推出自已的汽车,路就那么多,能停车的面积就那么大,还能有地方停车吗?所以,限量生产早晚会提上日程,近60家车企也必须淘汰大部分。综上,车企要把满足行车安全以及故障后快捷自救和外部。救援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去抓,不能为了满足视觉而降底安全的重要性。
发表于 2025-10-13 14:02:29 发布于 上海

  小米集团股价在2025年10月13日遭遇重挫,盘中一度暴跌8.7%,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一波动源于当天凌晨在成都发生的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在高速行驶中失控撞上绿化带,随后翻滚并起火燃烧。现场视频和目击者描述显示,事故发生后车门无法打开,多名路人尝试“拳打脚踢”、使用工具砸窗均未能成功施救,最终消防人员到场用电锯切割车门才进入车内,但驾驶员已不幸遇难。这起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小米汽车安全设计,尤其是电子门锁与隐藏式门把手在紧急情况下可靠性的广泛质疑。

  事故细节与救援困境

  根据多份目击者行车记录仪画面和媒体报道,事故发生在10月13日凌晨3时16分左右,地点为四川成都天府大道仁寿视高段。涉事车辆为一辆疑似高性能版的小米SU7 Ultra,售价高达52.99万元。事发前,该车在道路上行驶轨迹摇摆不定,有目击者称曾听到车内传出大声吼叫。随后车辆超速变道,追尾一辆网约车后方向失控,撞上绿化带并翻滚至对向车道,瞬间燃起大火。关键问题是,尽管多名热心路人第一时间上前救援,甚至有人徒手砸窗导致手部流血,但始终无法打开车门或车窗。一名现场目击者透露,消防队到达时火势已被初步控制,但车内人员未能生还,最终是通过电锯破拆才将车门打开。

  股价暴跌与企业回应真空

  受此事故影响,小米集团-W股价在10月13日上午快速下挫,截至中午跌幅接近8%。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剧烈,反映出投资者对小米汽车品牌声誉及未来销售前景的担忧。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多篇报道发布时,小米汽车官方尚未就此次事故发表任何正式回应,客服也表示因事发凌晨未接到报案。这种信息真空进一步加剧了舆论压力。事实上,这并非小米SU7首次卷入致命事故——今年早些时候,另一起高速碰撞事故也曾导致其股价下跌,并引发对智能驾驶系统的审查。此次再发悲剧,无疑让小米汽车的“高端化”之路蒙上阴影。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争议与监管动向

  本次事故再次将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电子门锁与隐藏式门把手设计推上风口浪尖。据第一财经报道,碰撞后若车辆高压系统自动断电,电子解锁功能可能失效,一旦机械备份装置未被及时启用或车身变形卡死,就会导致车门无法开启。类似情况此前已在问界M7等车型上出现。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已于2025年9月24日发布《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针对事故后门把手的功能性、操作空间等新增规定,以提升救援便利性。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也在9月对特斯拉Model Y的门把手启动缺陷调查。可以说,这场悲剧不仅是对小米的考验,更是对整个行业设计理念的一次严峻拷问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