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违法改装重灾区的电动自行车,于今年9月1日迎来了最严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标,即《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下称“新国标”)。新国标规定:电动自行车最高限速25km/h,超速将自动断电。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调查发现,“解除限速25km/h”仍是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的常规操作,如何扼制电动自行车改装之风仍是待解课题。
“现在门店还有少量旧国标电动自行车,10月份仍有促销活动,旧国标产品促销价较原价优惠300元左右,而新国标产品用料、质量都更扎实,目前没有价格优惠。在续航里程和性能相近的情况下,旧国标产品的价格比新国标更划算。”一位头部电动自行车的销售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当前购车,可以免费解除限速,将最高限速25km/h调整到40km/h。
记者在门店探访时遇到一名上门维修电动自行车的外卖骑手,他表示,自己的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预计可达60km/h。他称:“如果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只有25km/h,我们送餐的时间很难达标。”
多手段解除“限速25km/h”
“只要消费者买了电动自行车,一般来讲门店都可以免费解除限速25km/h,最高时速可以调到60~80km/h。”近日,记者走访爱玛、雅迪、台铃、绿源等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门店问询购车限速事宜时,均被告知可以免费调速,且等待时间仅需1~2小时,部分电动自行车解除限速后的最高时速甚至可以高达100km/h。
销售李勤(化名)告诉记者,购买电动自行车后调整限速已经是行业的“潜规则”,基本每家门店都会如此操作,而这也是大部分购车者提出的需求。消费者伍迪(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说:“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25km/h不够用,骑快一些的自行车都可以达到这个速度,还用得着买电动自行车吗?”
在这样的需求下,多种违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手段层出不穷。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动车研发人员告诉记者:“想让电动自行车跑得更快一点,主要是提升电机的转速和功率,最简单的是拆除限速芯片,或者提升工作电压、工作电流。提升电压可以通过加装电池或更改电池的方法,比如:将48V的蓄电池改装为60V蓄电池,但需要保证控制器能够实现电压转化。如果改变无法改变电压,可以更换一个新的控制器,通过新的控制器提高限制电流的数值,以此提高速度。”
上述电动自行车研发人员表示,上述解除限速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安全弊端,比如:拆除限速芯片容易导致电动自行车失去速度保护,极易发生超速碰撞事故;而改装电池存在电机烧毁、电机寿命缩短等隐患,一旦碰撞,容易造成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
随着市场监管部门多年来密集展开电动自行车的专项整治,这类解除限速的方法已极易被识破。因此,解码器、更换新的限流控制器等更为隐蔽的方式,成为当前解除电动自行车限速的主要手段。在网购平台或线下电动自行车销售店、维修店里,电动自行车解码器已是畅销产品。
维修店技术员李亮(化名)告诉记者,解码器能够快速有效地修改电动自行车的系统参数,且能不触发车辆超速提示音,仪表盘最高数值也能保持在新国标规定的25km/h,解码器的价格在百元左右,现在需要调速的电动自行车基本都会用到解码器。
但被解码器篡改原始系统参数的电动自行车也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由于篡改后的参数不匹配原系统,电动自行车的制动功能容易在超速的情况下出现超负荷的潜在危险,导致刹不住车。
五花八门的改装手段在提升电动自行车最高限速的同时,也加大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针对电动自行车产品最高车速、蓄电池类型和输出电压等技术参数易被篡改、导致交通安全事故和火灾事故多发的问题,新国标从电池组、控制器、限速器三个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
(1)电池组防篡改要求电动自行车不应预留扩展车载电池的接口或线路,并且应具有充电和放电互认协同功能,确保电池组与充电器匹配后方可充电、与整车匹配后方可骑行;
(2)控制器防篡改要求不应通过剪线、跳线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应兼容多种输入电压模式,具有过压锁定功能,限流装置不应留后门,且不应通过解码器、物联网技术等进行改装等;
(3)限速器防篡改要求限速器无论是单独的模块,还是集成在控制器内部,均不应具备修改限速值功能。此外还增加了资料性附录,给出了6大类常见的防篡改检查方法示例,为产品防篡改设计及检测抽查提供指导和依据。
“限速25km/h”争议
对比2018版标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最高时速的要求同样维持在25km/h,即具有电驱动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km/h,并新增了一项要求:超过25km/h时电动机应停止提供动力输出。这一要求仍旧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尤其对于外卖行业、快递行业等特殊岗位从业人员,这一限速规定直接影响着这类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在社交平台上,部分外卖从业人员对这一限速提出了质疑。
但事实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约3.8亿辆。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2019年至2023年期间,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均增长率达5.85%。同时,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数据,2014年至2022年,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从2719万元增长至7695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已超500件。
面对逐年增长的高事故率,电动自行车限速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信部有关新国标主要技术内容问答中提到,目前,许多使用中的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超出了标准的规定,主要原因是这些车辆的电动机在动力性能方面有较多的余量,给非法篡改最高车速留下了空间。
为确保交通安全,新国标增加了电动机空载反电动势以及电感值差异系数等指标要求,从而确保电动机在输入电压达到最大时车速也无法超过25km/h;同时考虑到电动自行车必要的载重能力和骑行中可能存在的短时爬坡等实际需要,标准中增加了电动机低速运行时转矩限值指标,允许电动机短暂地输出较高扭矩,确保车辆能够应对短距离爬坡等特殊工况。
此外,为了保障安全,新国标还对电池安全、车辆塑料件的使用要求更为严苛。爱玛研发检测中心负责人程伟表示,新国标新在三个地方,一是北斗定位系统、二是塑料件占比、三是锂电池新标准。比如,目前电动自行车产品普遍使用大量塑料作为功能件和装饰材料,但是由于塑料本身具有可燃性,这些材料在发生火灾时会加速火势蔓延并释放大量有毒气体,即便添加了阻燃剂也很难从根本上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因此,新国标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的要求。
但是,新国标对于安全质量要求的大幅提升,也相应增加了电动自行车的制造成本。广州台铃某经销商负责人李范(化名)告诉记者,旧国标中,电动自行车前档板和后挡板大多都是塑料件,而新国标中,这些位置的材料都需要换成阻燃性能更高的铝镁合金,材料成本比塑料更贵。同时,由于新国标进一步加严了与电池直接接触的非金属材料、电气回路、电气部件及导线等关键部件的阻燃性能要求,相应的关键部件成本也有所上升。
李范称:“阻燃材料、关键部件性能提升等成本叠加在一起,反映在最终价格上,就是新国标产品售价几乎翻倍,需要以旧换新的政策带动销量增长。”
部分城市电动自行车暂缓“以旧换新”
当前,电动自行车的主要阵地仍是国内市场,但从2023年开始,国内电动自行车存量市场特征愈发明显,爱玛等厂商的销量已经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库存量也出现增长。以旧换新成为提振销量的重要方式。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以旧换新方式销售电动自行车月均环比增长113.5%。截至6月30日,全国电动自行车收旧、换新各846.5万辆,是2024年的6.1倍。同期,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旧换新售出电动自行车总额达247.7亿元,是2024年的6.6倍。全国840.2万名消费者享受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政策补贴。
产销方面,今年1~6月,前10大品牌电动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27.6%。同期,共有8.2万家销售门店参与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平均拉动单店销售增长30.2万元。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邵阳市、株洲市等多个城市宣布,根据当前工作实际和资金使用进度,将在10月20日24时起暂停实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的政策。这也意味着,处在新、旧国标切换中的电动自行车正面临着新挑战。
多家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更好,但是价格较旧产品更高,因此,“以旧换新”政策对过渡新、旧电动自行车产品较为关键,若补贴退坡或暂缓,可能会对销量产生影响。
但从行业来看,电动自行车仍有增长空间。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参照不同情景测算,全国两轮车保有量稳态约5.6亿~5.8亿辆,其中电动自行车保有量4.6亿~5.1亿辆,增长空间仍有10%~25%。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两轮电动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新国标加速技术升级与行业洗牌,推动市场向高质量产品集中。在产品方面,通信、塑料占比等规定促使老国标产品面临淘汰或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整改,导致过渡期间出现低价库存抢购现象,部分政策不达标企业加速推出行业。其次,以旧换新等补贴活动以及企业优惠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安全与环保需求的驱动下,倒逼技术升级。预计2025年全年销量为5200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