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3 15:22:20 股吧网页版
一场艺术季背后,湖北如何让长江文化“活起来”?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我看了整个音乐晚会非常震撼,它把整个长江文化脉络展现在我们面前。”

  观众文坤在观看“聆听长江·第二届长江音乐周”时说着,目光仍久久停留在舞台上。彼时,琴台音乐厅灯火通明,水晶吊灯映照出流光溢彩,剧场内座无虚席,连过道边都挤满了观众。

  随着大型声乐套曲《长江组歌》恢宏的前奏奏响,整场晚会正式拉开序幕。舞台背景宛如长江画卷,光影与音乐交织,女声独唱高亢清亮,合唱声势如潮,竹笛、琵琶等民族乐器与钢琴、吉他同台竞奏,音流奔涌如江河万里。观众们屏息凝神,被深深吸引,仿佛置身于江水奔腾、群山叠翠之间。每一曲终了,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久久回荡在大厅上空。

  舞台之外,今年的长江文化艺术季同样热闹非凡。以“勇担支点建设使命,打造长江文化高地”为主题打造的第二届长江文化季将持续至10月30日,涵盖艺术展演、文博展览、学术交流等十二大板块。通过音乐、展览和互动体验,湖北在长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上的努力,正一点一点呈现在市民和游客眼前。

  据了解,本届艺术季精心策划了12项主体活动。其中,对首届艺术季的8项主体活动予以保留和内容创新,另外顺应群众需求新增了4项主体活动。在艺术季开幕式上,已邀请埃及、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加拿大歌唱家联袂演绎中外经典民歌,共奏世界文明“大河交响”。

  “长江文化从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历史深处走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任何时候更加需要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更加需要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

  赓续文脉,再现长江文明之光

  第二届长江文化艺术季开启于9月12日晚,以“点亮长江”为主题,深度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呈现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在开幕式上,通过数字光影、全息投影与无人机编队等现代技术,再现曾侯乙编钟的千年古乐和《楚辞》吟诵场景,不仅回溯长江文明的历史脉络,更以创新表达为后续系列活动奠定“传承与创新交融”的基调,彰显出湖北在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方面的积极探索。

  这样的艺术呈现也深深打动了观众。“作为武汉人,特别自豪能通过这样的盛会,向全国展示城市形象和文化底蕴。”武汉相声演员陆鸣感慨道,“《长江四季》让我特别感动,尤其是数字编钟的部分,既传统又现代,真正把文化‘活’了起来。节目不仅展现长江流域多元的艺术形态,更传递出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本届艺术季精心策划了12项主体活动,分别是“点亮长江”艺术季开幕式、“新象长江”主题美术作品展、“影动长江”全国主题摄影展、“映像长江”电影周、“聆听长江”音乐周、“灵动长江”舞台艺术精品展、“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书香长江”阅读周、“遇见长江”文学周、“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对话长江”学术交流、“唯见长江”艺术季闭幕式。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既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更是长江文明的重要承载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芮指出,长江经济带集聚了全国43%的普通高等院校,45%以上的研发经费投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创新资源最富集,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但这并非易事,在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看来,“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并不多,关键在于协作共建。湖北省有六千万人,不能只有一个主体在做,其他人只是‘看看’,要真正让更多的单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如专家所言,文化高地的建设不仅需要理念和共识,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湖北正是以这样的系统思维推进长江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从考古发掘到遗产保护,持续夯实文化根基。近年来,湖北持续开展主动性发掘,云梦郑家湖墓地、十堰学堂梁子遗址、荆门屈家岭遗址等连续4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华第一长文觚”等重要文物的出土不断丰富着长江文明的历史实证。

  而这背后是,湖北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今年将文保专项资金提升至1亿元,增幅近30%,“十四五”期间已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非遗保护,从制度与资源层面为文化传承注入持续动力。

  这一成果也同样在文化季活动设置上有所体现,“璀璨长江”文博展陈列珍贵文物,梳理文明源流。更进一步的,十二项主体活动有机衔接、多维呈现:“阅读长江”主题周联合全省图书馆与高校推出系列讲座和共读活动;“新象长江”美术展通过120件作品展现长江自然与人文变迁;“映像长江”电影周和“聆听长江”音乐周则分别以光影和旋律讲述长江故事。各类活动以多元形式打通古今,使公众得以沉浸式体验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

  与首届相比,本届长江文化季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全面升级。活动以“传承、融合、创新、惠民”为理念,与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联动开幕,融合展、演、销、游多元形态。国际层面,邀请多国艺术家共演“大河交响”,举办高端智库对话并发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等重磅成果,推动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的交流互鉴。

  除了文化季上的创新,近年来湖北省也积极推进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与传播推广。全省打造屈原文化公园、三国文化公园等文化地标,推出“长江文明之旅”“重走三国路”等特色线路。深入实施文脉赓续工程,成立长江文化研究院,长江文化国际传播中心,打造长江文明溯源研究和传播展示高地,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武汉中国长江博物馆,南水北调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建设。

  对此,曾刚进一步指出,政府应在文化建设中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让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避免政府“一家独唱”,这样才能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场活动,要在媒体和高校中形成持续研究与传播的机制,真正让‘长江学’成为系统性、有影响的学术力量。”

  创新活化,科技赋能文化新表达

  在做好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湖北积极拓展文化资源的创新利用路径,以科技为引擎,推动长江文化“活”在当下、火在创新。

  对此,李国强直言,“大力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把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推动长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

  近年来,湖北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重点,系统推进文化数字化、文旅融合与文创开发,不仅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也探索出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新范式。在文化数字化方面,湖北打造了一批标杆项目。湖北省博物馆“数字荆楚文明体验馆”借助VR/AR技术精细还原楚文明风貌,使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编钟乐舞、楚宫宴乐等历史场景;宜昌“三峡文旅元宇宙平台”则实现线上虚拟游览与线下实体场馆联动,带来虚实融合的深度文化互动等等。

  在文创产品和文旅融合方面,湖北围绕长江与楚文化主题,推出“云梦秦简”系列文具、“楚辞香氛”等畅销文创产品,激活文化消费市场。同时,“长江号”游轮文旅线路、“长江音乐节”和“非遗进景区”等多样化活动,延伸文化产业链,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的有机结合。

  本届长江文化季也集中展示了湖北在文化创新与活化利用方面的最新实践。湖北省政府相关领导在开幕式上指出:“我们要以长江文化季为契机,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利用相结合,让长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文化季以数字化技术、多元化活动和国际交流为主线,进一步拓展了长江文化的表达与传播边界。荆门市博物馆让文物“走出”展柜,实现虚拟展示与互动;腾讯“繁星计划”打造的《荆楚瑰宝》数智书和AI云展厅,使观众可以在线“敲响”编钟、解读秦简;以越王勾践剑为原型的IP“小剑剑”及其VR项目,则将古代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呈现跨越时空的沉浸式体验。

  “这特别有利于孩子们理解历史,以往带孩子去博物馆,看着展柜里的文物,听过讲解也就忘了。”一名武汉小学生的家长反馈道,“通过这样科技的方式活化历史文化,在互动中,孩子有参与感,一直试图用编钟演奏学校教的歌曲。作为家长,我们也希望孩子们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以此为荣,这样现代化的方式也让孩子更乐于接受。”

  同时,文化季通过新媒体博主大会和“视听长江”网络传播周,以直播、短视频等轻量化形式,实现文化内容精准触达;“对话长江”学术论坛及国际机构交流活动搭建起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的对话平台;“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通过汇聚全国精品文物,结合现代展陈技术与叙事手法,系统梳理并生动呈现长江文明的历史脉络,彰显湖北在文化遗产创新阐释与活化利用方面的探索成果。

  此外,本届艺术季强化线上线下联动,通过微短剧推广、新媒体博主互动、电影荣誉盛典等创新方式,打破传播圈层,吸引更广泛公众参与。真正实现了从专业活动向全民共享的升级,推动长江文化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覆盖和更深度的体验参与。

  “这对我们也很有启发。”有文旅业内人士表示,“以往很多的地方文化活动,要不是曲高和寡,要不是没有实际文化内涵,而此次湖北能将长江文化这一相对宽泛的概念切实的落地,而且是多维度全方位的,以一场全民的文化狂欢,将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都笼罩于文化的氛围之中。”

  “高质量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规模和数量,而是要体现品味、深度,真正展现文化之魂和文化之美。否则就会昙花一现,过一阵子热度消退,再换个话题,这与新时代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是不符的。”曾刚直言,“我们不能墨守成规。中国式现代化与长江文化有着天然联系,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把二者结合起来。武汉完全具备条件。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关键词来推动长江文化建设,是中央赋予地方的机会,也是武汉、湖北完全可以发挥的重要领域。”

  本届长江文化季活动仍在持续热闹中,这不仅是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更是一次对长江文明内涵的深度梳理、时代价值的多维挖掘与创新赋能。它充分证明,传统文化并非静止的历史遗存,而是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跨界融合和国际对话,不断焕发新生、融入当代生活的活态资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