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德国生物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宣布旗下重磅降糖药欧唐宁(利格列汀)在中国本地化生产计划正式启动,这也是该公司在中国首个实现本地化生产的人用药。勃林格殷格翰表示,该计划将显著提升欧唐宁在中国市场的供应稳定性,同时推动上海人用药品生产基地设备升级与产能优化。
上海是勃林格殷格翰重要的市场和研发生产基地,拥有辐射亚太区域核心供应枢纽的战略地位。勃林格殷格翰指出,最新的本地化生产举措是公司深化在华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公司在中国市场实现了从商业运营向产业链纵深发展的跨越。
勃林格殷格翰全球股东委员会主席冯保和(Hubertus von Baumbach)在启动仪式上表示:“中国已经是全球创新的引领者,近年来政府积极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勃林格殷格翰也在持续增加研发的投入,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公共卫生健康的需求。”
勃林格殷格翰已经宣布,未来5年,计划在华研发投入超50亿元人民币,人用药品研发管线将聚焦于代谢、炎症、眼健康和肿瘤学领域。通过“中国关键”战略,这些新产品和新适应症有望在中国实现与全球同步甚至更早获批。
此次在中国首个实现本土化生产的降糖药欧唐宁曾是勃林格殷格翰的明星降糖药,早在2013年就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023年,欧唐宁核心化合物专利到期,此后大批仿制药上市并被纳入国家集采。在集采前,欧唐宁曾是国内最畅销的降糖药之一。尽管勃林格殷格翰未披露中国相关药品的销售数据,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欧唐宁在中国的销售额超过13亿元。
勃林格殷格翰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的跨国制药公司。该公司同样位于上海张江的中国生物制药基地也获得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内的全球主要药品监管机构的认证,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全球核心市场准入资质的“上海制造”生物制药合同生产企业。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患者对创新药需求的不断提升,跨国企业对中国生物医药领域启动了新一轮的投资,上海在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和能级也持续上升。
就在10月12日,冯保和应邀出席第37届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他在会上指出:“创新是上海战略的核心动力,而创新的发展离不开一个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市场环境。上海可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前沿成果,推动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诺华公司董事会主席乔恩礼(Giovanni Caforio)也在IBLAC上提出“上海全市血脂管理与心血管预防的数字化蓝图”,承诺积极参与我国公共卫生管理数字化转型。该项目借鉴CARDIO4Cities项目,目标是助力上海打造数字公共卫生体系的全球标杆,达成《健康上海2030行动计划》提出的 “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降至160/10万以下”的愿景。
10月13日,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也将在张江开幕。产业周期间将吸引国内外院士、数百位学术界和临床医疗专家,以及千余位知名药企、投资机构、生态服务企业代表参会,探讨如何破除壁垒,疏通堵点,让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在上海生物医药领域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