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央行近日发布《2026年及2027—2028年统一国家货币政策主要方向》指出,面对由内需驱动,但供需失衡加剧的复杂局面,俄央行将以“维护物价稳定”为核心目标。在基准情景下,预计未来整体政策将保持长期紧缩态势,基准利率在2027年—2028年将逐步回落中性水平,意味着企业和居民需适应一段较长时间的高成本环境。
2024年下半年以来,俄经济在强劲内需推动下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上升、信贷扩张以及财政刺激共同构成经济增长动力。然而,供给端能力受限、劳动力短缺、生产设备高负荷运转、欧佩克成员国和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欧佩克+”限产,以及天气因素影响农业产出等诸多原因导致供需失衡加剧,通胀压力显著上升。为此,俄央行在2024年7月至10月连续加息,将基准利率从16.00%大幅提升至21.00%,展现出坚决遏制通胀的决心。
这一紧缩政策的效果逐渐显现:市场利率攀升、信贷活动降温、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有所缓解,内需逐步回归理性。同时,卢布利率高企抑制了进口需求,利差优势吸引资本流入,推动卢布升值,缓解了通胀压力。不过,通胀回落呈现结构性差异,非食品价格响应较快,食品与服务价格仍居高不下。为巩固去通胀成效,俄央行将21.00%的基准利率维持至2025年6月,随后在确认通胀趋势可持续后,于2025年6月和7月共降息3个百分点至18.00%。9月,俄央行继续降息1个百分点,当前基准利率为17%。
根据《2026年及2027—2028年统一国家货币政策主要方向》,在基准情景下,俄经济将面临以下外部环境:一是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将继续抑制全球需求增长。2025年进口关税在大幅上升后将有所回落,但仍高于往年水平;二是随着“欧佩克+”国家加快增产,2025年至2026年,全球需求放缓将导致石油市场出现过剩,油价面临下行压力。俄央行预计,2025年至2026年,俄石油出口均价将达到55美元/桶。2027年至2028年,俄油价将回升至60美元/桶;三是中期内外部制裁仍将持续,这将固化2022年以来俄经济的变化趋势:经济重心转向内需、进口替代进程深化,经济结构中内需占主导地位,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低于制裁前水平。
在此背景下,俄央行预测,2025年俄GDP增速将为1.0%至2.0%,2026年将进一步放缓到0.5%至1.5%,2027年将回归潜在增速1.5%至2.5%。通胀方面,2025年俄通胀率将降到6.0%至7.0%,2026年将回落至4.0%,并长期维持在该水平附近。
基于上述预测,俄央行预计2025年基准利率均值为18.8%至19.6%,2026年将降到12.0%至13.0%,2027年至2028年将进一步回落到7.5%至8.5%,接近长期中性利率水平。这一预测表明,俄央行将在未来数年内保持“较长时期的紧缩政策”,以推动经济回归平衡增长,并将通胀稳定在目标区间。
俄央行指出,在基准情景之外,俄经济发展面临内外部双重风险。具体来看,在通胀情景下,俄受制裁压力加大,产能扩张速度低于基准情景,制裁收紧也将导致俄石油折扣扩大,油价长期处于低位。为支持经济发展,俄可能扩大优惠贷款,计划并强化保护性措施,以刺激进口替代,但供给无法及时跟上需求增长,通胀压力上升;在风险情景下,全球贸易摩擦加剧,逆全球化进程深化,世界进口关税升幅高于基准情景,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俄央行评估认为,上述任一风险情景都将导致未来几年通胀水平高于基准情景,对此需要实施更为紧缩的货币信贷政策,通胀回归目标的时间也将晚于基准情景。
俄央行强调,无论何种情景,财政政策的走向都是未来几年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俄央行在制定宏观预测及利率决策时,需要考虑财政政策参数,若这些参数发生变化,货币信贷政策也需相应调整。俄央行认为,稳健且平衡的财政政策,并以财政规则为依托,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必要条件。
俄央行重申,无论国内外经济如何变化,货币信贷政策均将致力于实现其核心目标——维护物价稳定。面对制裁常态化、全球经济碎片化与内部转型压力等挑战,俄货币政策的根本目标始终是维护物价稳定。通过维持低通胀环境,俄央行希望为企业和居民提供稳定的预期基础,增强卢布作为储蓄、结算和合同货币的吸引力,最终推动经济实现平衡、可持续的增长。
俄央行预计,未来3年,俄经济增长将逐步放缓,同时其成效将高度依赖全球油价走势、外部制裁是否升级,以及国内财政政策能否保持纪律性等。俄央行正试图在抑制通胀、支撑内需导向型经济转型与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之间寻求艰难平衡,其政策定力将成为决定俄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并回归可持续增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