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以来,多次强降雨给天津北部部分地区造成洪涝灾害。洪水过后,津北群众全力重建家园。
天津市蓟州区应急局副局长陈超介绍,近3个月,该区动员受灾镇村群众开展灾后自救和重建家园,蓟州区委组织、社会工作等部门发出倡议,组织全区机关干部1200余人、国有企业作业工人190人、消防员30人、社会志愿者70人,组成灾后重建突击队支援一线。目前,13个进水村均完成淤泥清除和重点点位消杀工作,景区和民宿、农家院有序恢复开放。
被山楂树林环抱的蓟州区下营镇黄崖关村,坐落于黄崖关长城脚下。洪灾前,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全村300户中有100多户开办农家院和民宿。洪灾后,村里道路满是泥泞,部分果树被毁,对村民收入影响很大。黄崖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史贺东介绍,洪水还导致部分民宿和农家乐设施被毁。
黄崖关村民宿经营者张学强在此次洪灾中损失约150万元。“天津农商银行蓟州下营支行客户经理周滢通过黄崖关村村委会了解后,协调开辟绿色通道高效审批,及时为我发放了60万元灾后重建贷款。”张学强说。
除了文旅帮扶,产业赋能是金融助力灾后重建的重要举措。在天津蓟州区出头岭镇的菌棚里,出头岭镇大汪庄村村民张国富正忙着采摘新鲜的食用菌。“不久前,我提交了融资需求申请,没几天30万元贷款就到账了,我用这笔钱扩建了5个标准化菌棚,年收入估计能超过洪灾之前。”张国富说。
洪灾过后,蓟州区相关部门、天津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深入出头岭镇田间地头,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融资需求后,创新推出专为食用菌种植户量身打造的“蘑力贷”金融产品。不同于传统贷款对固定资产抵押物的依赖,这类金融产品以“信用+菌棚经营权”为核心担保模式,让无形的信用和有形的产业资源都能变现,同时搭配低息优惠政策,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做到精准滴灌。
今年以来,天津农商银行积极助力都市型乡村振兴,创新构建“制度+机制+合作”的全方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与天津市农委、供销总社、天津市商务局等单位的合作,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绿色通道和利率优惠,让金融资源直达田间地头。截至6月份,该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343亿元,较年初增长13.95%,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