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2 21:49:30 股吧网页版
房地产定位转向“民生基石”与“创新载体” 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在沪举办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张淑贤

  10月12日,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宏观视角下的房地产市场再定位”为主题,发布《2025年三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从家庭资产负债表视角理解房地产市场定位。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靳玉英表示,过去20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传统的“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房地产“再定位”的核心在于重新认识其在新时代经济格局中的功能与角色。在她看来,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7%,房地产正由“经济支柱”转向“民生基石”与“创新载体”的双重定位。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将通过推进高品质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切实缓解新市民、青年群体住房困难,并推动房地产成为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空间载体。为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她提出,短期应着力扩大融资支持,助力房地产企业化解债务风险;中长期则应加快推出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为房地产的平稳转型注入新动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盛松成表示,我国需要逐渐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因为当前新的发展阶段已不可能再通过房地产大幅拉动经济增长。在他看来,我国新建住宅可容纳人口与城镇人口增长之间持续存在失衡。他强调,推动资源从房地产市场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展望市场走势,他指出,我国核心城市已开始步入存量市场阶段,二手房交易正成为主导,一线城市人房转化比(新建住房规模与常住人口的比值)下降。与此同时,我国住房消费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体现为租房队伍不断壮大以及现房销售占比持续上升。关于未来发展方向,他强调要稳销售、稳预期、稳房价,提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四大路径:加快完善保障住房体系,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以及新市民、青年住房困难等问题;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依托城市更新,盘活存量市场;鼓励人口返乡创业,释放三四线城市房地产潜力。

  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陆铭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仍有增量空间,但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人口持续流入的都市圈需求依然旺盛,人口流出地区则面临收缩压力。他提出“精准施策”,强调应遵循“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调节逻辑。对于人口流入地区,关键在于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建设用地指标随人口流动而配置。对于人口流出地区,则应推行“集中式收缩”规划,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在住房保障方面,他呼吁发展规范化的租房市场,推动“租购同权”,并将保障范围从“人才”延伸至广大普通劳动者。面向未来,他认为,房地产行业需把握服务化、绿色化、适老化等新需求,通过减少空间错配、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公共住房服务配套等路径,最终实现供需匹配与可持续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姚玲珍指出,当前办公楼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历年超规划供应,存量大,且增量持续供给。需求端方面,写字楼租赁需求呈现底部渐进式复苏迹象但行业分化明显,净吸纳量远低于新增供给。这种供需矛盾使得租金报价和有效租金均呈下行趋势,且城市间分化明显。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她提出了多层次的“去化对策”:长期而言,应以经济趋稳向好为大背景,主动适应经济驱动模式转变,并运用大数据形成资产价值动态评估机制;短期而言,应严控新增供给,多措并举消化存量,并通过政策支持从需求端延伸至供给端来提振市场信心。同时,应完善老旧楼宇改造机制、健全租金监测与调控机制,着力拓展多元退出渠道以增强市场的投资韧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