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11 22:35:59 股吧网页版
调查显示:同事离职,你的月薪也会降低198元?
来源:中国经营报
职场隐性震荡02.jpg

  中经记者索寒雪北京报道

  “在工业4.0加速推进的当下,制造业生产越来越依赖自动化技术。”北京大学相关课题组在研究中国某装备制造企业时发现,技术岗位员工的离职会引发“隐性震荡”,甚至导致留任员工次月平均收入减少198元。

  这项研究由北京大学团队撰写,并发表于《经济管理学刊》,题为《自动化时代的员工离职冲击》。

  研究基于中国一家装备制造企业333名一线技术工人的样本数据,涵盖7087条月度工资记录(每人每月为一条记录)。结果显示:技术经验丰富的员工离职,不仅会造成即时的协作断裂,还会在度自动化的岗位上引发长达数月的“认知连锁反应”。

  论文作者、北京大学博士生马铭泽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自动化岗位对“隐性知识”的依赖是关键所在。

  “这类岗位涉及设备调试的‘手感’、异常处理的‘经验库’以及复杂系统的‘认知地图’。这些非标准化知识难以通过培训快速复制。”马铭泽指出,当技术岗位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员工需重新构建信息加工路径,承担更大的认知负荷。相比之下,低自动化岗位因操作弹性更大、社会支持网络更密集,恢复能力明显更强。

  研究发现,同事离职后,留任员工的生产力呈现“V型”波动轨迹。以计件工资为指标,离职次月留任员工收入平均下降4.4%,相当于直接损失198元(按样本平均工资4500元/月估算)。

  生产力恢复周期长达2.5个月——每月仅回升受波及前水平的1.7%,需到第三个月才能完全弥补损失。这种“短期阵痛+长期滞缓”的特征,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岗位上尤为突出。

  马铭泽指出,高自动化岗位员工在遭受离职冲击后,其生产力恢复曲线明显平缓,甚至出现多月停滞,形成典型的“自动化双刃剑效应”。

  他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警示。

  “企业在面对人员流动时,不能仅停留在‘岗位替补’层面,而应从信息加工系统角度出发,优化离职后的任务重组机制和认知支撑结构。”马铭泽说。

  具体而言,企业应建立更具弹性的“过波机制”,如多角色覆盖、交叉任务熟悉与动态反馈通道,以提升系统对关键节点变动的吸收能力。

  同时,应强化对留任员工的过渡培训和心理支持,降低其信息再加工成本,提升认知适应效率与恢复节奏。

  “构建具备技能冗余与跨职能协作能力的团队,也有助于增强组织在突发变动下的抗扰动能力,提升整体运行韧性。”他补充道。

  此外,企业还应打造有助于信息共享、反馈顺畅与学习循环的工作环境。

  “在人员变动、任务升级等动态情境中,保持员工的认知稳定性与信息响应能力,将有助于加速组织生产力恢复并提升适应性。”马铭泽最后表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