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妇女峰会将于10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峰会召开前夕,来华参会的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主任克莉丝汀·阿拉布接受了总台记者的专访。她对本届全球妇女峰会的召开表达了强烈期待,同时她也强调,当前各国集体坚持推进性别平等事业至关重要。
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主任克莉丝汀·阿拉布:中国政府举办这样的活动,邀请全球各个地区的领导人齐聚一堂,探讨性别平等这一关键议题,且正值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30周年之际,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中国政府举办此次全球峰会,让各国共同探讨有效举措、分享成功经验、借鉴彼此应对差距的方法,时机非常恰当。自1995年起,《北京宣言》及《行动纲领》就一直激励着我的工作,所以现在确实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
1995年,北京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围绕“以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主题,确定了妇女发展的12个重点关切领域及每个领域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框架,成为国际社会促进男女平等、推动妇女赋权的里程碑。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以来,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
全球近两百个国家通过立法反对家庭暴力,百余个国家制定了妇女、和平与安全国家行动计划,全球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全球妇女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但克莉丝汀·阿拉布也透露指出,世界各国提交的最新报告显示,超过24%提交报告的国家认为推动性别平等面临阻力。
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主任克莉丝汀·阿拉布:目前距离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的实现仅剩5年时间,但全球范围内,所有与性别平等相关的目标均未按计划推进。当前全球正进行的多场战争中,冲突地区妇女的死亡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我们生活的社会体系,无论是社区、学校还是职场仍存在“默认歧视”。因此,当前各国共同坚持推进性别平等事业至关重要。
克莉丝汀·阿拉布表示,自1995年以来,中国在多边场合,尤其是联合国体系内,始终明确支持性别平等与女性赋权议程。
在过去十年间,中国将妇女议题和性别平等纳入南南合作议程,并且自联合国妇女署成立以来,中国始终保持该机构前25大资金捐助国之一地位,对此阿拉布表达了赞赏。同时,在她看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诸多经验,也值得其他国家学习。
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主任克莉丝汀·阿拉布:我认为中国在妇女发展领域勇于创新,并且能迅速将这些创新举措规模化推广。中国为女性创造了约5700万个就业机会;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中,约55%是女性。此外,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大幅下降,各级教育中的男女比例已基本持平,中国还出台了更多法律,保障女性在多个领域的权益,这些都极具意义。
我们的数据显示,若能消除男女之间的数字鸿沟,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超过万亿美元。在这方面,中国有许多值得全球借鉴的经验:中国政府大力投资,提升女性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将其作为提高生产力、实现平等的手段。中国对于自己的目标十分明确,同时有明确的计划,并在稳步推进,保持进取态度,从未满足于已取得的进展,我们期待中国的行动能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