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衢州10月11日电(蓝伊旎)10月11日,浙江省“十链百场万企”系列活动之中试供需对接专场活动在浙江衢州举行。活动聚焦中试资源整合与对接,旨在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浙江路径”。
中试作为衔接研发与产业化的重要环节,是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关键一跃,涉及多个产业领域。今年以来,浙江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加快推进中试平台建设,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实施方案》《浙江省现代化中试平台建设指引(2025版)》《浙江省新材料中试平台发展和中试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多份文件。
活动现场,多家企业与中试平台完成合作签约。杭州益岚生物作为签约方之一,正致力于推动中医药标准化与现代化,重点研发“雾化给药”这一新型给药途径。
“实验数据显示,雾化给药可将药物吸收率可提升至70%以上,正因为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在进入市场前,我们必须通过更为严格的实验与测试,确保其安全有效。”该公司负责人俞文渊表示。
他坦言,中试环节设备投入大、技术门槛高,仅靠企业自身难以承担,中试平台为其提供了关键的实验设备与技术支撑,将有效弥补研发中后期的能力短板,大幅降低创新成本。
中试环节一端连接着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另一端通向市场的实际应用。眼下,科研机构与中试平台正形成深度协同的联合体。
良渚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胡伟表示,实验室与中试平台是“双向奔赴”的关系:一方面,实验室已有的科技成果可通过中试平台进行产业化验证;另一方面,实验室可为中试平台赋能,输出专业能力,以回应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根据浙江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中试平台的实施方案》,到2027年,浙江将培育一批市级中试平台,认定20个以上省级中试平台,并争创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到2030年,中试平台建设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充分满足各类创新主体多层次、多样化的中试需求。
“浙江以中试平台为牵引,逐步推进中试能力建设、中试产业发展、中试生态优化,建设大中试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浙江省经信厅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处副处长吴扬青说。
据悉,接下去浙江将持续推进现代化中试平台建设,通过引导和推动中试平台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提升现代化中试能力、加强公司制模式建设、整合高水平中试资源,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铺设一条“高速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