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河南荥阳10月11日电题:“中原粮仓”冒雨抢秋收烘干点开足马力“全天候”
眼下正值“中原粮仓”河南省秋收关键期。河南荥阳市高村乡,连绵阴雨后,路面潮湿,三轮车满载玉米往来其间。
入秋以来,特别是9月16日以来,该省大部持续阴雨,平均降水量为64年来同期最多,秋作物收割、晾晒面临考验。连日来,中新社记者走访豫中、豫北等多个秋作物种植区看到,各式改造农机轧泥抢收,烘干机开足马力不停运转。
在豫北新乡县七里营镇沟王村玉米地,一台双轮收割机正在泥泞的地里作业。新乡县益农农机合作社改造了8台轮式收割机,这是其中一台,也是该合作社负责人吕铭学和团队熬通宵、反复试验的成果。
“这两个轮胎并装在一起,加宽一倍的轮胎防滑防陷,在泥地里也能行进自如。”吕铭学介绍说,双轮收割机改造成功后,周边县市组团也来学习、取经。
新乡县农业机械中心主任王安定受访时介绍,为应对连阴雨天气,一方面调度履带式收割机130台,目前能基本满足本县的需求;一方面是改造现有的轮式收割机,目前已改造了80多台。
针对田间湿度大、机械下地难的情况,河南已将履带式谷物收获机换装割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并联系调集周边履带式收获机抢收玉米。同时,探索轮式收获机械动力轮换装三角履带等方式,缓解抢收压力。
粮食抢收回来,晾干更是关键。目前,河南多地正加大对烘干设备的投入力度,动员各类烘干主体24小时开机,人停机不停,“全天候”开足马力烘干。
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新田地合作社)位于高村乡的仓库,日烘干能力超1000吨,是河南省公布的2900多个烘干点之一。村民杨建在这里每天从早7点忙活到晚7点,“我家7亩地已经收完了,合作社按湿粮价格回购,每亩地多少还能挣点”。
新田地合作社在当地托管了4万亩土地,其烘干点主要服务这些托管土地。为确保应收尽收,该合作社调集超20台玉米收割机,日均收割1000亩以上,产出玉米籽粒在1300吨左右。
该合作社理事长李杰表示,目前的田地湿度可以进收割机,收割不再是问题,但烘干能力的缺口还很大,“所以我们控制收割的进度,来缓解烘干压力”。
在七里营镇永昌农场仓库内,烘干机器也是忙碌轰鸣着。农场负责人马文昌受访称,他的设备每日烘干能力达300吨,正在24小时不停歇地服务周边村民,“不能让湿粮在农民手里发霉了”。
一边是机器抢收烘干,一边是抢“天时”晾晒。在荥阳后圈子村和刘寨村,不少村民正忙着晾晒秋粮。
同时,河南各地也纷纷开放闲置仓库、村委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空置厂房、平整房顶、空闲房屋等各类宜晒场所,摊薄晾晒,使用电风扇、鼓风机等设备强制通风,加速水分蒸发。并大力推广应用铁丝笼存放玉米、花生荚果朝上等方式晾晒,防止收获作物霉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