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商银行吸收合并82家机构,不仅是一次区域性金融机构的扩容,更展现了省级农信改革的“河南智慧”。其“渐进式推进、差异化布局、全链条整合”的实践,为全国农信系统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更彰显了农村金融改革“稳字当头”的核心逻辑。
“稳字当头”这一核心逻辑集中体现在“分步走”的节奏把控中。不同于部分地区追求“一步到位”的整合模式,河南农商银行的改革始终保持着清晰的递进逻辑:2025年2月,以河南农商联合银行、郑州农商银行等25家核心机构为基石“搭框架”,确保初期运营的稳定性;此次将82家机构纳入麾下“扩版图”,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同时保留洛阳、鹤壁等5市农信机构“待整合”,为后续改革留足缓冲空间。
这种“成熟一批、整合一批”的安排,是对农信机构差异化特征的精准洞察:不同区域农信机构在资产质量、业务结构、管理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若强行“一刀切”,极易引发管理衔接断层、基层服务缺位等问题。
“稳字当头”这一核心逻辑还体现在股权结构的阶段性优化中,突出彰显了改革的远见与定力。改革规划中“逐步引入战略投资者、优质产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的方向,为未来发展预留了市场化空间——待内部管理体系成熟、服务网络完善后,外部资本的加入将带来更先进的经营理念与技术手段,推动河南农商银行从“区域型银行”向“现代化农村金融机构”转型。这种“先夯实基础、再开放赋能”的股权路径,既守住了改革的“底线”,又打开了发展的“上限”,实现了政策导向与市场活力的平衡。
当然,河南农信改革的深化仍需直面挑战:资产划转中如何确保债权债务清晰衔接、历史不良资产如何高效处置等,都是亟待破解的难题。但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河南的实践已经清晰回答了省级农信改革的核心命题:改革不是“速度竞赛”,而是“精度比拼”;不是“模式复制”,而是“因地制宜”。这也是“稳字当头”这一核心逻辑的另一层面体现。
总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关键支撑。河南农商银行的整合实践证明,改革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但需保持“方向清晰”;不必强求“模式统一”,但需坚守“实效为本”。这种以稳求进、以合促兴的改革路径,不仅为更多省份的农信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更将推动农信系统从“传统金融服务者”向“乡村振兴赋能者”转变,使其真正成为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金融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