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A股市场波动加剧,然而,券商板块却逆市飘红,成为市场中的一抹亮色。与此同时,银行板块近期表现平稳,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三季度业绩披露季拉开帷幕,机构普遍认为银行证券板块正迎来业绩改善与估值修复的共鸣时刻。
业绩驱动,券商板块基本面强劲改善
券商板块的强势表现源于基本面的实质改善。三季度业绩高增长预期成为推动板块估值上行的核心催化剂。
业绩改善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市场活跃度的显著提升。2025年第三季度,A股日均成交额达21053亿元,同比增长212%,环比增长67%。这一数据充分反映了市场交易热情的高涨,直接增厚了券商经纪业务收入。两融业务规模的扩大也为券商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9月25日,两融余额达24443亿元,第三季度两融日均余额约21056亿元,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6%。权益市场的出色表现进一步推动了券商自营业务的盈利增长。
估值低位,银行证券板块配置价值凸显
尽管业绩预期强劲,但银行证券板块的估值却处于历史低位,这一反差为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配置机会。当前券商板块市盈率仅15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区间。大型券商估值目前仍处于历史中低位水平,如华泰证券市盈率仅11.9倍。券商板块公募持仓仅为0.90%,远低于标配的4.26%,说明机构配置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银行板块估值优势更为明显,当前市净率仅0.52倍,市盈率6.12倍。国有大行股息率普遍超5%,高股息特性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吸引力显著。年初以来,权益市场整体表现向好,但券商板块指数修复力度仍落后于大盘,板块具备估值修复潜力。
政策利好,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政策面的积极信号是推动大金融板块价值重估的重要力量。“佣金反内卷”政策逐步发力,预计推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提升8%-12%,有效改善了券商行业的收入预期。
央行近期也指出,要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券商行业正加速向财富管理、机构服务等高价值领域转型,这一转型不仅优化了券商的收入结构,还增强了其盈利的稳定性。
资金动向,机构布局意愿增强
资金流向数据表明,机构对券商板块的布局意愿正在增强。下半年以来,证券ETF、香港证券ETF净流入额超210亿,券商ETF吸金超110亿元。这一数据表明,资金正在借道ETF积极布局券商板块。
A股融资余额规模继续攀升,截至10月9日,沪深京三市融资融券余额已达24292亿元,续创历史新高。10月9日单日融资净买额508亿元,创近一年新高,同时也创下历史次高纪录。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9月A股新开户数293.72万户,同比增长60.73%,为今年以来单月第二高。今年前三季度A股新开户数合计已达2014.89万户,同比增长49.64%。
投资策略,差异化布局把握机会
面对银行证券板块的投资机会,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采取差异化策略。对于券商板块,关注三条主线:一是零售业务优势突出同时受益于海南自贸港跨境资产管理试点的标的;二是海外业务和机构业务优势突出的标的;三是大财富管理业务优势突出的标的。展望未来,随着四季度政策预期升温和三季报业绩兑现,银行证券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的共振。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板块的低估值与高增长预期形成了难得的“戴维斯双击”机会。(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