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遗产纠纷、商标疑云、新品牌质疑……在宗庆后离世后一年多时间里,娃哈哈与宗馥莉持续掀起舆论浪潮,如今再度来到转折点。
10月10日晚间,一则消息在业界引起震动:宗馥莉已于9月12日向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辞去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职务,且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的相关程序。娃哈哈内部人士确认了这一信息的真实性。
这距离她正式接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仅一年出头的时间。在宗庆后离世后,宗馥莉肩负起继承父业、引领这家中国饮料巨头的重任,一边大刀阔斧改革,一边面临巨大争议。
如今其突然辞职,多数声音认为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面对遗产纠纷、公司内部管理问题以及品牌转型的多重压力,宗馥莉可能通过辞去董事长职务,进而培育新品牌“娃小宗”。
宗馥莉突发辞职背后
是多重因素交织的迷局
综合来看,宗馥莉的辞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娃哈哈近期一系列动荡的高潮。回顾这段时间娃哈哈的发展轨迹,争议几乎都围绕在宗馥莉及其“心腹”身上。
近期,有关娃哈哈及宗馥莉的各种传闻持续发酵。据相关媒体报道,娃哈哈集团的核心成员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杭州市上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立案审查。随后又有消息称“宗馥莉及30多名核心干部被带走”,尽管有知情人士透露宗馥莉10月9日正常上班,但娃哈哈及宗馥莉方面均未对这些传闻作出正式回应,增加了事件的神秘感。
宗馥莉还面临着复杂的遗产纠纷。9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驳回其上诉许可申请,意味着遗产问题可能将进一步延宕,“这不仅牵扯她的精力,也可能影响到她在公司的权威和决策能力”,行业人士如此表示。
商标问题同样悬而未决。作为品牌的核心资产,娃哈哈商标事关公司未来发展的根基。
9月13日,一份题为《关于开展2026销售年度经销商沟通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其中提到宗馥莉领导下的娃哈哈和宏胜系将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这份通知强调,这一决定是“为维护‘娃哈哈’品牌使用的合规性”,并要求销售人员“耐心倾听经销商的反馈和顾虑,并充分尊重经销商的最终决定”。
业界大多认为,“娃小宗”的诞生绝非偶然,背后有更深层的指向性,而通知中的表述暗示公司已经预见到可能遇到的阻力,也为接下来宗馥莉的种种动作埋下伏笔。
脱身自立还是以退为进?
宗馥莉的战略意图引发多种猜测
宗馥莉辞职的消息引发广泛猜测,业界对其背后的战略意图解读各异。目前有消息称,娃哈哈集团总经理职务由原宏胜法务部长许思敏接任,董事长职务空缺。
这一人事安排引发了第一种解读:宗馥莉辞职实则是想自己脱身出来专注打造“娃小宗”品牌。
这种观点认为,宗馥莉可能已经意识到在娃哈哈现有体系内进行变革面临的阻力过大,加上未能如愿拿到娃哈哈商标,不如通过创立新品牌“另起炉灶”。
这一猜测也有相关依据。宗馥莉一直以来都积极推动自己掌权的宏胜集团的发展壮大。根据宏胜集团官网披露,该公司从8月份以来发布多条项目招标公告及新基地项目审批通过的内容,表明宏胜集团正加紧扩张产能。
与此同时,宏胜集团此前已经注册了“娃小宗”商标。天眼查数据显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已成功注册多个“娃小宗”商标,国际分类包括食品、啤酒饮料等。
10月11日,一个名为“娃小宗”的微博账号已完成平台认证。检索信息显示,该账号认证主体为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审核通过时间为9月30日,目前粉丝数1139,暂未发布任何内容。这意味着,宗馥莉已经开始布局“娃小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以来娃哈哈已经关停了多家工厂,这些工厂均非“宏胜系”公司。这一系列动作让宗馥莉陷入“去娃哈哈化”的争议,但也从侧面显示她的战略重心可能在转移。
第二种解读则认为宗馥莉辞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策略在商业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一些企业领导者在面临重大转型时,会选择暂时退居幕后,以减少变革阻力或个人声誉风险。
但无论哪种解读,宗馥莉的一系列动作都表明其正在承受相关压力与阻力。
豪赌“娃小宗”
如何与一众水饮巨头竞争?
辞任娃哈哈,豪赌新品牌“娃小宗”,对于宗馥莉来说,胜算有多大?
从舆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娃哈哈改名一事几乎一边倒地持反对态度。许多网友直言“接受不了”,还有人质疑“娃小宗会有人买账吗”。这种强烈的情感反应,揭示了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的特殊位置。
娃哈哈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品牌,更成为一代甚至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结,既是娃哈哈宝贵的品牌资产,也可能成为其转型过程中最大的阻力。
然而,消费者的情感阻力只是第一关,渠道商的态度可能更为关键。目前已有饮料经销商在社交媒体发言,表示经销商们考虑的不是情感记忆,而是商业利益。
新品牌意味着需要重新进行市场教育,投入更多推广资源,且要面对不确定的市场接受度。这对于已经习惯销售娃哈哈成熟产品的经销商来说,无疑增加了商业风险。娃哈哈拥有近万家经销商组成的联销体网络,这是它过去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经销商大规模退出或不积极配合,将直接影响产品在市场中的可见度和可获得性。
由此可见,宗馥莉力推的品牌转型,本质上是一场情感与理性的博弈。“从情感层面,娃哈哈承载了太多国民记忆,轻易改变难免引发情感反弹;从理性层面,‘娃小宗’可能承载了宗馥莉自己的商业理念,此前其在娃哈哈内部进行多项改革,表明其作为企业管理者希望打破原有框架,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宗馥莉和她的团队面临的挑战除了娃哈哈内部博弈,还有外部的市场竞争。
在如今的水饮市场,农夫山泉凭借其强大的产品创新和营销能力持续领跑;怡宝、百岁山等饮用水企业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元气森林等新锐品牌则依靠“0糖0卡”等新概念迅速抢占饮料细分市场;东鹏饮料等则在需求较大的功能饮料领域完成占位,“娃小宗”作为新品牌,宗馥莉要用什么产品来支撑?新产品如何获得市场认可并打开销路?
显然,宗馥莉另起炉灶将面临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