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人身险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触发,在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大背景下,合资公司同方全球人寿不仅将分红型产品作为长期战略方向,更先于市场步调,在4月底率先将分红险预定利率由2%下调50BP至1.5%,实现分红险在全渠道的转型。
据悉,同方全球人寿在公司内部提出了“更审慎的定价利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长期投资风险,为客户获取更稳健的收益回报”,然而相对于传统固收产品,浮动收益的分红险产品在销售端无疑面临更大的难度。销售人员必须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分红险的价值,同时,在激烈的分红险市场竞争中,树立起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至关重要。
近日,同方全球人寿总经理助理任晓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改变过去只讲“演示”的做法,转向更透明地讲解分红险的原理、红利来源以及不确定性。在其看来,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关键在于提升“两端”四个能力,包括前端的精准洞察客户需求的能力与产品设计能力,以及后端的长期资产配置与投资能力和严格审慎的风控能力。
7月25日,中保协最新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该数值反映行业合理利率水平,因第二次低于阈值2.25%而触发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调整,头部公司随即将普通型产品由此前的2.5%下调至2.0%,分红险则由2.0%下调至1.75%。
“结合当前固定收益市场情况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最新披露标准,若保险产品仍以固定收益作为核心卖点,其市场竞争力已难以超越部分商业银行的储蓄利率(3年期利率1.8%左右),因此单纯依赖固定收益属性的产品路线已不具备可持续性。”在任晓澍看来,当前利率下行趋势客观上也对保险产品的收益模式形成倒逼。
对于公司率先调整了预定利率,并对分红险预定利率下调至1.5%,任晓澍在受访时对记者进一步表示,公司以“客户风险管理需求”“保障需求”为核心设计销售逻辑,而非以收益作为首要卖点,在长期坚持这一理念下,完成了全渠道的产品模式转型。从短期市场表现而言,不追求波段式规模扩张,更注重的是长期业务稳定性。
在任晓澍看来,保险机构的经营需平衡 “风险管控”与“业务发展”:能否销售定价相对较低的产品,核心取决于销售团队的专业能力,包括对客户需求的洞察能力、与客户间的信任关系构建能力,唯有具备此类能力,才能摆脱“单纯依赖收益卖点”的销售模式。
这种“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销售逻辑,在银行渠道的转型实践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银行端对分红险的接受度呈现两极分化趋势:部分银行在向分红型产品转型过程中面临较大阻力;相较于以“销售理财险”为核心的经营模式,那些更注重构建紧密稳定的客户关系、能够深度洞察并契合客户真实需求来配置产品的银行,其经营成效明显更优。
“市场接受度确实在稳步提高,但依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培育的过程。”任晓澍表示,早期客户可能更关注“保底”和“固定收益”,但随着利率下行和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理解并接受“保证+浮动”的模式,追求超越通胀的长期稳定增值潜力。
向客户清晰传递分红逻辑面临更高挑战
相对于固收类产品,向客户清晰传递分红逻辑面临更高挑战。“我们改变过去只讲‘演示’的做法,转向更透明地讲解分红险的原理、红利来源(利差、死差、费差)以及不确定性。我们制作了大量的科普图文和宣传材料,告诉客户如何理性看待‘分红实现率’。”任晓澍称。
他举例称,分红实现结果具有不确定性,1.5%定价产品实际分红水平未必低于2.0%定价产品,核心原因在于:更低的预定利率降低了公司的负债成本,使得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更大,且在投资品类选择上无需过度局限于“低风险、低收益”资产,灵活性更强,反而可能创造更高的投资收益用于分红,因此需打破客户“高定价等于高分红”的认知误区。再如,更高的分红实现率水平不代表实际收益更高,实际分红会受到市场演示利率不同的影响,需要引导客户关注实际分红,而非单一的分红实现率指标。
任晓澍认为,从消费者选择分红险公司的角度而言,核心在于判断公司分红的长期稳定性,需要通过关注公司的稳健经营指标与长期投资均衡收益率来实现。具体来看,消费者可重点考察以下五大指标:
一是公司的长期投资收益表现,长期稳定的投资收益是分红兑现的基础;二是红利来源是否以利差分红为主,利差分红属性是基于投资收益与产品预定利率差异,更能直接反映客户可获得的实际收益;三是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持续盈利不仅是公司稳健经营的核心标志,更是长期兑现分红承诺的前提;四是监管机构出具的综合风险评级,能全面反映公司的整体风险管控水平,是消费者判断公司长期稳健性的关键参考依据;五是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情况,直接体现公司核心资本对负债的覆盖能力,是衡量公司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
任晓澍强调,需以5年、10年等相对更长的周期为维度,关注分红险长期平均收益表现,而非单一年度的短期亮眼数据,这一评估标准对分红险而言至关重要。
任晓澍指出,只有真正稳健经营、管好风险的公司,才能兑现对客户的承诺,实现客户利益与公司发展的长期共赢。
支撑持续分红的关键在于四大核心能力
保险公司何以支撑分红险的持续兑现?任晓澍在接受采访时明确,关键在于四大核心能力,具体涵盖前端的精准洞察客户需求能力、产品设计能力,以及后端的长期资产配置与投资能力、严格审慎的风控能力。
以同方全球人寿为例,在前端能力上,公司针对养老客群的安全性需求、年轻客群的风险承受力特征,设计匹配的分红险产品,基于客户保障需求推荐分红型杠杆寿险、养老年金等产品。
在后端能力上,公司提前布局低风险、长期限资产,国债配置比例高且布局早,提前配置了高分红金融股,为分红提供坚实收益基础,且坚持“高收益+高分红比例”,确保客户实际分红兑现。依托外方股东的经营经验,做好风险管控,避免因投资风险影响分红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公司股东荷兰全球人寿保险集团(Aegon)发起设立资管公司,将进一步助力同方全球人寿维持投资优势。任晓澍提及,希望监管层面能在长期资金运用上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例如鼓励投资更多与国家战略相关的长期基建、绿色金融等项目,既能服务实体经济,也能为行业获取长期稳定投资收益提供更多优质资产。
此外,在人身险市场从“比收益”转向“比服务”的趋势下,通过差异化健康与康养服务为分红险附加价值,也是保险公司的发力方向。任晓澍介绍称,在健康服务端,公司聚焦重疾患者“生命价值延长”,帮助患者提升生命质量,解决院外用药费用高、个人资源难获取痛点;在康养服务端则在社区养老、旅居养老、智能居家养老领域分别以标准、体验、科技为定位,进一步提升分红险价值,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