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新
10月11日10时20分,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二)·海澜之家号运载火箭,将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数天宇星01和02试验星共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由东方空间自主研制,据东方空间介绍,引力一号定位于低轨中小卫星大规模组网需求,是全球首个全固体捆绑式中型运载火箭。该型号火箭采用芯级+助推的三级半构型,配备4台助推器,芯级和助推级均采用固体发动机,柔性摆动喷管,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具备200至400公斤级卫星“一箭十星”至“一轨十八星”以上的发射能力,芯三级还可改用液氧煤油发动机,进一步提升运载能力。
在此次发射任务送入预定轨道的卫星中,吉林一号宽幅02B07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是一颗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可实现矿产资源勘查精度升级与国土空间生态精细化管控。数天宇星01~02试验星由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是对空间碎片、废弃卫星等目标进行成像探测的遥感光学卫星。
东方空间成立于2020年6月,主营业务是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的设计制造,是国内头部的民营航天企业。2024年1月11日,引力一号首飞成功,当时创造了全球起飞推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世界首型全固体捆绑(固体芯级+固体助推动力)运载火箭记录。相比国际上现役推力最大的固体火箭——欧空局研制的四级固体运载火箭“织女星-C”,引力一号的起飞质量高出195吨、起飞推力高出141吨。
东方空间官网显示,其最新一笔融资是完成于2024年初的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的第二次飞行。东方空间表示,在此次飞行任务中,工程人员进一步提升了引力一号(遥二)火箭的质量稳定性、一致性控制水平,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实飞检验了火箭对多种轨道、多个发射点的适应性;构建了面向批量化生产的质量和安全管控体系;将工程经验知识化,形成了持续稳定的人才梯队,未来将支撑多型号常态化发射和敏捷研制并行推进。
东方空间总经理彭昊旻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及,比起目前国内主流火箭,引力一号发射成本已降低30-40%。东方空间还称,作为目前投入运营的运力最大的火箭,引力一号率先满足我国规模化低轨星座组网发射需求。
目前,我国低轨星座组网已进入密集部署窗口期。2024年中国完成68次轨道发射。进入2025年,根据泰伯智库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进展数据年报,截至今年6月,我国完成35次火箭发射任务,在下半年,卫星组网频率进一步加快。但与低轨星座批量上天的节奏相比,运力与组织仍需扩容与提效,呈现“星多箭少”供需现状。
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空间正在加速研制“引力二号”大型液氧煤油火箭,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相比“引力一号”,“引力二号”具有运载能力大、性价比高等特点,其运载能力进一步提高至15吨(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可携带30颗500公斤重的卫星上天,同时将成本进一步降低。
其中,支撑“引力二号”的“原力-110”百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海平面推力达110吨,是当前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推力最大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也是“引力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主动力发动机,设计目标瞄准复用20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