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证研院”)发布《中国上市公司市值分析月度报告(2025年9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总市值106.03万亿元再创新高,环比增长1.76%,增速较前三个月明显回落。清华证研院院长助理、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研究负责人迟永胜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A股市场正从高速扩张转向稳步巩固阶段,科创属性持续凸显。与此同时,总股本与流通股本差额持续缩小且接近2015年水平,意味着A股“全流通”进一步加速,市场筹码供给更充分,促进提升定价效率与释放流动性。
板块表现上,呈现“新兴强、传统稳”的特征。科创板市值突破十万亿元且增长7.51%,创业板增长4.97%。在迟永胜看来,两大板块作为科技创新主阵地,受益于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逐步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的新引擎;上交所主板以49.39%的市值占比稳居首位,但9月0.46%的市值降幅显示传统权重板块或短期承压。
行业维度,结构性机会与风险并存。迟永胜分析,电子类上市公司连续两个月市值涨幅靠前,印证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领域在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推动下的高景气度;有色金属(+22.39%)、电力设备(+20.28%)类上市公司市值的高增长,既受益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扩张带来的需求提升,也与外部环境及大宗商品价格阶段性上涨相关。估值方面,根据近十年数据统计,主要市场上证滚动市盈率PE(TTM)与深证滚动市盈率均达略高水平。迟永胜提示,需警惕部分高估值行业的回调风险。
市值管理实践的深化,成为A股市场成熟度提升的重要标志。2022年至2025年9月,累计655家公司公告建立市值管理制度;2025年已有225家上市公司推出估值提升计划;分红、员工持股、股权激励、回购与并购等工具亦被密集使用。“上市公司正进一步从‘重融资、轻回报’转向‘市值与价值协同增长’阶段。2025年9月,1484.84亿元的分红规模与213亿元的回购金额,既增强投资者信心,也利于稳定股价,为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迟永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