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公开征求《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下称《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部分细则进行修订。
据悉,《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印发于2022年,修订后的实施细则将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与行业新需求,并借鉴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成熟做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修订后的实施细则主要在放宽首次申请无人化测试车辆数量、支持车内全无人测试场景、建立异地互认机制、新增道路分级开放管理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门槛。
放宽车内全无人测试门槛
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行方面陆续取得新进展。
今年7月下旬,上海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牌照,8月,小马智行即联合锦江出租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和花木两大区域落地全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上海市区范围内首次出现完全无人驾驶的Robotaxi。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已累计开放全无人路网约9800km,发放全无人牌照超710张。
按照《修订征求意见稿》,深圳将按照分阶段、分场景推进的原则,允许企业开展车内全无人道路测试、示范应用活动,包括无人载物和无人载人。
具体实施方面,首次申请无人载人测试或者示范的车辆最多不超过10辆,申请无人载货测试或者示范的车辆最多不超过20辆,引导企业优先开展无人载货测试,逐步探索无人载人技术安全验证,通过场景拓展、技术迭代等方式,形成由载货运输向载人运输延伸的渐进式发展模式。
此外,按照《修订征求意见稿》,深圳将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道路实施分级管理,按级别道路从低到高划分为一级(低复杂度)、二级(中复杂度)、三级(高复杂度)及四级道路(超高复杂度),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申请主体可依据自身条件与能力,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申请测试路权。
同时,深圳将允许道路测试异地测试结果互认,简化异地主体的申请流程及申请成本。
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地
2024年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名单,深圳成功入选首批试点城市。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深圳已累计开放了长达2101公里的测试示范道路,占全市道路总里程的近四分之一,在全国一线城市中位居前列。
与此同时,深圳也在同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商业化运营。
全球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第一股——小马智行依托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开放路段和近2000个无人驾驶网约车乘车站点,实现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今年1月,深圳市南山区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管理办法(试行),公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运营试点、无人商业化运营试点等细则。3月,小马智行获得南山区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市场化运营试点许可,乘客已可实现在深圳核心区约乘全无人驾驶Robotaxi。
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规模亦在不断扩大。2024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023.72亿元,同比增长38.8%;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超过2400家,其中自动驾驶相关企业约14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