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王悦阳、胡璐) 近期黄淮地区特别是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出现连阴雨天气,一些地方农田渍涝、农机难下,影响秋收进度,也给秋种带来一定困难。全力以赴抢收抢种,确保秋粮丰收到手、秋播不误农时,成为当前“三秋”生产最紧迫的任务。
无论是作物生长,还是粮食收获、储存,粮食安全的弦时刻都要绷紧。今年以来,我们克服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实现夏粮稳产、早稻增产,秋粮长势正常偏好。有效应对连阴雨天气影响、抓好秋收秋种服务保障,是确保今年秋粮丰收到手、打好明年夏粮生产基础的重要举措,必须高度重视,把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为应对连阴雨,各地各部门正在积极行动。农业农村部成立工作专班,跨省份调剂调运履带式收割机、烘干机等应急机具,并与财政部门进一步明确救灾机具补贴事项。受灾地区利用一切雨歇间隙,组织人机轮班,昼夜不停,做到“能收尽收、快收快抢”,最大限度减少田间损失。一些地方还有针对性地对应急机具进行改造升级,提升过湿地块通过能力。应对举措与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起,构成当前抗灾夺丰收的重要底气。
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过五成。根据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连阴雨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后期部分地区仍有连阴雨和农田渍涝风险。打好这场秋粮抢收抢烘“保卫战”,各地各部门还需提高警惕、细化政策,从气象预警、田间抢收、麦播备耕到秋粮收储全面发力。
要抓好一个“抢”字。紧盯天气预报,抓好每一个抢收抢晒的黄金窗口。加大对应急机具购置、改装、作业支持,加强农机需求信息发布、顺畅通行、作业用油等服务,全力强化机具保障,加快秋收进度。
要突出一个“保”字。协调做好粮食收购、保险理赔等工作,稳定秋粮价格,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及早谋划冬小麦播种,加强种子、肥料等物资供应,指导农民落实好抗湿晚播技术措施,稳住播种面积,提高播种质量。
着眼长远,还要进一步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此次应对连阴雨,反映出一些地方在粮食烘干、仓储等方面的短板。针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趋势,要加快补上沟渠连通、烘干仓储等短板,加强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