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是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
在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我国消费市场如火如荼,宁夏推出的“贺兰山百戏之夜”火热上演;西安永兴坊非遗街区推出“做月饼、猜灯谜、穿汉服”三连体验活动;黑龙江黑河口岸刚刚实施的免签新政让边境小城迎来外国游客消费热潮……繁忙的商圈、热闹的景区、红火的餐厅,处处都涌动着强劲活力。这不仅是节日经济的写照,更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容,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新场景、新需求、新体验日益多元。商务部数据显示,我国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39.1万亿元提升到2024年的48.3万亿元,年均增长5.5%,今年有望突破50万亿元。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消费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主引擎作用持续凸显。
超大规模市场筑牢“主引擎”根基
“十四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通过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推动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容,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凸显。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列为年度经济工作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2025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推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消费品质提升等一系列专项行动。
地方层面同步发力,北京推出“消费季”系列活动,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品牌,广东实施“家电以旧换新专项补贴”……形成中央统筹、地方联动的促消费态势。
市场规模的扩容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数据上。根据商务部数据,从总量看,我国社零总额与美国的差距持续缩小。王文涛指出,和美国比,从绝对值来看,我们的社零相当于美国的80%左右;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按照世界银行给出的数据和算法,我们的社零已经超过美国,是美国的1.6倍。
在细分领域,数据显示,我国网上零售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网上零售额突破15万亿元;汽车销量连续14年全球第一;空调、洗衣机、冰箱等销量都是全球第一。
从最新数据看,2025年1—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39万亿元,同比增长4.6%;8月社零总额3.97万亿元,同比增长3.4%,消费市场良好态势持续巩固。
王文涛指出,中国有14亿人口,任何一样产品乘上14亿,肯定是一个超大规模的市场。因此,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持续提升的居民收入水平,都为消费扩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品质消费与新型消费双轮驱动
“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市场不仅在规模上实现突破,消费结构也在持续优化。
国庆期间,在安徽省阜阳市一家家电连锁卖场内,前来选购家电的市民络绎不绝。“换购这款新冰箱,按照政策能享20%的以旧换新补贴,还能叠加商场的节能补贴,算下来能省近800元。”卖场导购一边打开冰箱演示分区控温功能,一边给市民李女士算着账,“这款新冰箱还带母婴专属保鲜舱和除菌净味功能,耗电也比旧冰箱少一半,长期用更划算。”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振龙对记者分析:“以旧换新成效显著,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扫地机器人、智能门锁等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服务消费尤其是文旅消费蓬勃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型消费受到追捧,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流量密码’。”2025年上半年,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
商务部数据显示,自2024年9月以来,限额以上单位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4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达到50.2%。通过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大幅提升了消费者的品质生活。
当前,随着品质消费走进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生活从原来的“过日子”变成“过好日子”。翻开百姓的“消费账本”,服务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占比越来越重,旅游、美容、家政、教育等支出,正逐渐超过商品消费支出。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展预约人数不断攀升;在浙江乌镇戏剧节,特色剧目演出一票难求;在云南大理古城,非遗扎染研学旅游持续升温。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文化体验、精神需求付费。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从2020年的42.6%提升至2024年的46.1%,提高3.5个百分点,2020—2024年年均增长9.6%,增速显著快于商品消费。
当前,随着我国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其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在我国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过程中,不断助力传统业态“旧中出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些地方将博物馆、海洋馆“搬”进商场,实现购物、逛展、亲子娱乐等需求一站搞定,商旅文融合的一站式服务不断创新。同时,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汉服、马面裙等新中式服装火出圈,文创优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潮品”畅销海内外。
此外,我国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品质电商,培育首发经济、“人工智能+消费”、“IP +消费”等新增长点。智能家居进入家庭,以旧换新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家居消费,智能导购机器人、无人便利店、数字孪生试衣间等新场景走进日常生活。据商务部测算,2024年,我国居民数字消费规模达23.8万亿元,占当年居民消费的44.2%,数字消费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谷子经济”、潮玩盲盒等新潮流、新风尚也备受关注。
内外联动打造“世界消费市场”
“十四五”时期,我国消费市场不仅是“内需的引擎”,更是“开放的窗口”,通过国内外市场联动为全球发展赋能。
我国以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及举办进博会、消博会等举措扩大消费品进口,2021—2024年,累计进口消费品7.4万亿元,全球优质商品借跨境电商、进博会等渠道进入百姓生活。
展会经济成果丰硕,前七届进博会累计展示新产品等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
在入境消费方面,“240小时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一系列便利化措施的落地,让在华消费更加顺畅,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来旅游购物,感受“中国购”的魅力。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达942亿美元,增长77.8%。“中国游”的流量正不断转化为“中国购”的增量。
展望“十五五”,王文涛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消费市场的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同时,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因时因势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能,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做强国内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