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四五”,基建成色如何,是检验“三驾马车”之一投资的关键。
近期,国新办举办了多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5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3.3万亿元,支持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在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中央级政策资金的支持下,“两重”“两新”建设掀起新的基建浪潮。
中央打造“长周期资金池”
近年来,“两重”建设成为地方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位地方融资平台负责人看来,“两重”建设包含城市更新、生态治理、粮食安全、民生工程等领域,而这些领域建设普遍呈现周期长的特点,如果按照以往的融资方式,很容易引起短期债务压力。
在此背景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两重”政策框架,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筹措资金,首期发行额度1万亿元,其中7000亿元专项用于支撑国家战略性项目。
2025年9月12日,蓝佛安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两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万亿元,推动“两重”建设。
不到两年时间,1.5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如同一湾中央级“长周期资金池”,为地方大项目开工带来强劲资金动力。
2024年12月31日,沪渝蓉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连接川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新通道,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意义重大。
2025年1月3日,广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现代化灌区工程开工。该工程是“两重”建设标志性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建成后,可进一步优化调配郁江上游区域水资源,有效改善广西崇左市的农业灌溉和村镇供水条件。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超长期特别国债不仅支持像沪渝蓉沿江高铁这类的大项目,亦在民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9月10日,天津市河西区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示范工程在天津某小区开工。该工程由天开高教科创园重点扶持企业云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梯科技”)主导实施,采用“国债补贴+社会资本+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为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提供可持续解决方案。
云梯科技董事长马彬表示,更新后的电梯将全面接入云梯科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智慧监管平台,同步推出“一梯一码”数字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预测性维保,能有效减少突发故障,优化维保资源配置,降低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监管部门可在线动态监督,居民扫码就能实时掌握电梯安全状态,真正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
随着“国债补贴+社会资本”模式的介入,安装电梯无须让居民筹集资金,实现“零成本”更换电梯。
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更新天津市住宅老旧电梯584部、支持资金0.876亿元,2025年支持更新天津市住宅老旧电梯1680部、支持资金达2.52亿元。
投资关键在于效能提质
无论是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是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根基,而“十四五”时期的这5年正是培育根基的关键时期。5年来共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9.4万亿元,支持建设项目15万个。
4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介绍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初步统计,未来5年需更新改造燃气、排水等各类管道约60万公里,能够创造约4万亿元的投资需求。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表《准确及时把握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动向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一文,其中提到要以“两重”“两新”资金使用为抓手,加大新型城镇化重点领域投入。
大公国际工商部研究员周春云表示,“两重”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中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安全韧性提升等重点任务高度契合。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计,截至2024年年末,沿江高铁通道共计完成投资1165亿元,横跨上海、江苏、安徽、湖北、重庆、四川六省市,线路总长约2100公里,沿江高铁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区域交通互联互通水平,还能带动沿线城市的发展,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
多位地方融资平台人士表示,推进城镇化拉动投资需求的背后,也是项目提质增效的过程。
方达咨询研究院相关研究员表示,在推进新项目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低效资产,推动存量资产盘活。未来城市发展杜绝搞“大拆大建”,强调微更新与存量提质增效,以往城投公司依靠投资拉动发展的模式已不可持续。
对于存量资产如何管理,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发布,明确了盘活存量资产重点方向、盘活方式、支持政策等内容,为各地的探索实践指明了方向。政策发布后,南京设立政府引导的基础设施不动产REITs产业投资基金,将基础设施证券化,以融资促投资,半年内启动新工集团产业园、江宁区高新科创园等公募REITs 10余单。
2025年开年,浙江省也推出“千项万亿”清单,第一批拟安排重大项目1364个,总投资7.5万亿元。针对以往专项债形成资产“底数不清,边界模糊”的问题,浙江省也迈开“盘家底”的第一步。
浙江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以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系统为抓手,财政及项目主管部门将按照各自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对专项债形成的资产,摸底数、建台账,健全建管衔接、权责明晰、提质增效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规范和加强专项债形成资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