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万峰湖镇坝盘村火了,节假日进村的汽车排起长队,成为周边颇具人气的网红打卡点。
一组数据展现出这种红火:坝盘村的实际常住村民人口由2023年底的109人增长至400余人;2024年,坝盘村旅游产业总产值超过1000万元,民宿、桨板俱乐部等增至100多家。
坝盘村在2015年还是一个一类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在帮扶力量的支持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依托万峰湖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把风景变成了产业、让人气汇成了财气,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
坝盘村的精彩蝶变,既有外部力量的持续帮扶,更是自身发挥资源优势、不懈努力的结果,对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发展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借鉴意义。
当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实现共同富裕,乡村全面振兴是必经之路。
我们也要看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方方面面,既要产业兴旺,也要乡风文明,既要生态宜居,也要治理有效,必须树立大局思维、全局观念,系统辩证地推进相关工作。
既要发挥优势兴产业,又要补齐短板强服务。产业兴旺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要发挥比较优势,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业态类型丰富的乡村产业,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加快补齐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短板,拿出更多硬招、实招解决老百姓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健全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既要外部给力,又要自身努力。当前,我国广大农村的发展资源有限,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一定缺口,还需要帮扶力量“扶上马”后再“送一程”。同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广大农村地区只有丢弃等靠要思想,持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提高内生韧性,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乡村全面振兴,既要仓廪实衣食足,也要知礼节知荣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要统筹推动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引导和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同发展。
从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到如今的“网红村”,坝盘村的实践证明,只要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施策、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