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系统性、前瞻性、全局性地培育未来产业,上海制定的《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正式发布。
10月11日上午,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若干措施》的有关情况。他说,《若干措施》明确,上海力争到2027年,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六大方面护航未来产业发展
屈炜介绍,“未来产业”是指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支点,也是上海抢占科技前沿制高点、塑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护航上海未来产业发展,《若干措施》从六个方面推出具体举措:
第一方面,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第四代半导体、硅基光电子、第六代移动通信、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第二方面,强化关键环节支撑,核心是三个环节。一是聚焦高风险、高价值的重大科学问题,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二是围绕重点领域制定培育方案与任务清单,组织多方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三是支持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设与运行,将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应用。
第三方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关键是针对企业从创办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精准支持。一是支持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科技企业前瞻谋划新赛道,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储备,带动产业链上企业协同创新;二是构建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通过精准施策,助力企业稳步成长。
第四方面,打造产业集群高地,核心是靠空间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根据重点领域的产业发展潜力和规模,市、区合力谋划建设产业要素高度集聚、产业互动高效紧密、创新生态完善、基础设施先进、治理体系完备的未来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启动建设了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助力先导区高质量发展。
第五方面,优化核心要素保障,重点是覆盖产品、场景、金融、人才、合作五个核心要素,提供全方位保障。支持创新产品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加速技术迭代。发挥未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强面向企业培育的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支持。打造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的“开放式创新社区”“创业者联盟”,形成多层次交流网络。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支持创新主体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第六方面,构建动态培育体系,主要是结合未来产业“变化快、方向活”的特点,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动态甄别评估调整机制,研判发展态势,甄别重点领域,及时调整战略布局。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接力培育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基金“真金白银”支持
《若干措施》的一大亮点是,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屈炜说,“四位一体”培育机制,具体是指“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其中,未来产业基金受到市场各方高度关注。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投资执行总经理刘理鹏在会议间隙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产业基金将在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未来产业领域进行早期投资,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母基金+直投”方式推动原始创新转化、为早期创新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与未来启点社区深度协同,形成“基金+社区”双轮驱动的创新飞轮效应,协同构建催生颠覆性创新“涌现”的良性生态。
刘理鹏说,截至2025年10月10日,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已投决18支战略性突出、创新性显著的子基金,拟投决金额为22.15亿元,子基金目标总规模超150亿元,放大倍数约6.8倍;直投方面,已重点布局9个战略意义的前沿项目,投决金额3.99亿元,放大比例32.9倍,覆盖可控核聚变、AI大模型、脑机接口、生物医药、天基计算等关键赛道。
在未来产业赛道选择上,未来产业基金围绕“四个未来”展开:
——探寻未来人才,寻找具备创业潜质的科学家与推动颠覆式创新的投资人;
——构建未来认知,提前建立对核聚变、量子计算等领域的深度认知;
——探索未来范式,适应AI发展带来的创新频率加快、科学与产业距离缩短的趋势,实践扁平化组织架构;
——强化未来连接,整合创新生态,降低各方沟通成本。其核心标准是捕捉“拐点”,聚焦科学突破与商业化可能性兼具的领域,目前已布局核聚变、量子、脑机接口、AI生态等方向。
市场各方积极响应
随着《若干措施》的发布,市场参与主体各方积极响应。
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李慧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上海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浦东将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前瞻的布局、更务实的举措,落实《若干措施》要求,争取到2030年形成若干个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集群。浦东将落实“张江再出发”战略,全力打造张江人工智能创新小镇,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健康等重点方向,加快技术突破、场景供给、企业引育、人才集聚,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同时,浦东将持续加大双创产业空间供给。加速“两个100万”政策 (100万平方米低租金青年公寓、100万平方米低租金创业空间)实施落地,保障好低成本创新创业。综合性施策盘活产业空间,打造一批未来产业特色园区。持续放大金融功能优势,并以“十五五”新一轮政策调整为契机,着力完善面向未来、开放包容、协同高效的政策体系,为未来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虹桥公司董事长顾耀强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本次《若干措施》的发布,充分彰显了上海深化培育未来产业、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决心与信心,也为集聚区的建设运营注入了更强动力。期待《若干措施》能进一步为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未来产业培育提供更系统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撑与产业赋能,围绕集聚区完善配套条件和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创新“核爆点”。通过精准释放政策效能,吸引更多标杆性头部企业与旗舰型优质项目落地,从而加速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助力上海在全球科技竞争新赛道上走在前列。
司南半导体孵化器总经理李四华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对《若干措施》的发布感到非常振奋,这份文件为上海前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也为我们平台的工作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动力。”
李四华说,《若干措施》强调要“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并支持创新产品的首台套、首批次应用。超宽禁带半导体技术在新能源汽车、6G通信、大功率电力电子等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作为司南半导体高质量孵化器及临港新片区超宽禁带半导体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运营主体,司南半导体孵化器致力于构建第四代半导体未来产业从“概念验证-孵化加速-产业聚集”的体系化布局及完整产业协同生态建设。期待政府能主导设计和开放更多高价值的重大应用场景,以创新的市场应用需求牵引新技术的迭代和产品成熟,帮助验证项目更快地在市场上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落地。“在《若干措施》的强力推动下,上海必将加快形成世界级的超宽禁带半导体产业创新高地。”
上海杨浦正在打造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上海市杨浦区科经委副主任叶桂芳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若干措施》聚焦重点、方向明确、支持具体、体系完整、协同性强,为类脑智能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其中提出要加快创新产品应用,在政府采购中依法依规支持创新产品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强化应用场景牵引,推动各类主体开发开放一批试验验证场景、示范应用场景和规模化商用场景。期待《若干措施》实施后,以场景应用开放牵引类脑智能技术迭代升级、类脑智能产品成熟定型和类脑智能企业创新发展。
叶桂芳说,下一步,杨浦区将全链条布局类脑智能产业新赛道,强化产品导向,加快应用探索步伐,加速类脑智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共建类脑智能未来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