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新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记者从今天上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到2027年,上海将力争突破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体系化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集聚区,培育20家左右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培育壮大一批未来产业,推动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地。
据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未来产业”是指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前瞻性的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创新、重塑产业格局的战略支点,也是上海抢占科技前沿制高点、塑造全球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截至目前,上海已相继发布实施了脑机接口、量子计算、硅光、6G等多个领域的未来产业培育方案,启动建设超宽禁带半导体、基因编辑等一批概念验证平台,同步布局了12家高质量孵化器,并设立总规模约15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同时,打造“上海未来启点社区”,并启动建设了类脑智能、硅光、脑机接口等领域的未来产业集聚区,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将进一步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向,分近、中、远三个层次,合理规划、分层推进、精准培育。发展壮大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等领域,重点支持优化产品设计、拓展应用场景、验证市场价值;加速布局量子科技、可控核聚变、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重点支持技术难题攻关、技术路线收敛、产品可行性验证。
在此过程中,聚焦高风险高价值的重大科学问题,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组织多方力量集中发力,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建好成果孵化转化的平台,把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应用。同时,激发前沿科技创新企业的创新活力,针对企业从创办到壮大的全生命周期,分阶段、精准支持,逐步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以空间集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根据重点领域的产业潜力和规模,市、区合力谋划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目前,上海已在浦东、闵行、杨浦、临港等启动了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建设,谋划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助力先导区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将优化产品、场景、金融、人才、合作5个核心要素,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并构建动态培育体系。例如,支持创新产品在多领域规模化应用,更快进入市场;推动应用场景开发开放,加速技术迭代。并且,发挥未来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加强面向企业培育的全周期、多元化金融支持。打造科学家、创业者、投资人的“开放式创新社区”“创业者联盟”,形成多层次交流网络等。
为进一步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若干措施》重点突出“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和两个工作导向——实现“战略敏捷”,实践“全链支撑”。所谓“四位一体”,即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进而汇聚各方资源,形成“空间集中、主体协同、要素流动、监管包容”的未来产业创新生态,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
同时,密切跟踪技术、产业发展态势,及时优化调整重点布局,保持对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的动态敏捷;从技术攻关到成果转化,从扶强企业到拓展市场,构建“策源引领、产品导向、无缝衔接”的未来产业全链条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