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此举旨在通过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进一步丰富卫星通信市场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同时构建安全监管体系,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经验与发展模式。
根据《通知》,此次试验聚焦低速广域物联服务,覆盖穿戴设备、交通工具等多元场景,核心目标是构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与安全监管体系,支撑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保障试验质量与行业规范,《通知》为参与企业设立了清晰门槛,要求企业具备卫星物联网星座建设能力,有为用户提供长期服务的信誉或者能力,以及有科学完善的商用试验方案等。在申请流程上,企业需先经所在地通信管理局初审,再由工信部进行审查并组织专家评估论证,通过后方可获得试验资格。
技术与安全规范方面,《通知》提出明确要求:参与企业需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全面支持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同时需严格规范无线电频率使用行为,并落实网络安全与数据安全管理责任。
此次商用试验的推进,是我国卫星通信产业政策持续落地的重要体现。随着低轨卫星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卫星物联网已成为支撑新型工业化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早在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组织开展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依托低轨卫星物联网星座,研究设立新型卫星通信业务,进一步扩大向民营企业开放。
从市场前景来看,卫星物联网赛道增长潜力显著。据卫星专业咨询公司Euroconsult预测,到2030年,全球卫星物联网连接数将突破3亿,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千亿美元级别。
中国银河证券研报指出,我国卫星物联网星座规划具备较强前瞻性,核心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前,我国卫星物联网的客户群体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主,这些国家整体网络覆盖度相对较低,对低成本卫星物联网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研报同时认为,随着我国卫星物联网组网完整度的持续提升,其全球化市场规模有望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快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