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的薯条也能ESG?在“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食品企业如何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行业的关键议题。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作为马铃薯领域的代表企业,多年来持续深耕全产业链建设与绿色转型。
近日,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郝昳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单元,实现可持续发展既需长期投入,也需坚定信念。蓝顿旭美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布局马铃薯全产业链,通过育种、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整合,实现“土豆吃干榨净”,并探索循环经济模式,利用马铃薯废料制作塑料袋、纸张等。
郝昳雯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碳平衡、零碳园区建设等,但同时也面临成本控制和技术突破等挑战,还需要政策与产业支持。
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增效
《21世纪》:蓝顿旭美如何定义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项理念又如何具体融入种植、加工等全业务链条中?
郝昳雯:我们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投入与坚持。8年前,我们便开始布局可持续发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业务链条中。从马铃薯育种开始,培育出更符合中国土壤的种子,在山西建设3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大规模种植土豆,从田间直接收回仓库加工成薯条,主要To B供应给大型食品商或酒店;加工产生的废料则被充分利用,例如用土豆皮来生产塑料袋,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等创新实践,最终实现“土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不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
《21世纪》:全产业链中加工环节需承接大量种植端的土豆,在土豆从农田运输至加工厂的过程中,公司如何通过物流优化减少碳排放?
郝昳雯:在物流环节,我们主要通过优化布局实现减排。公司通过战略调整,优化马铃薯种植基地的空间布局,使原料产地更加贴近生产基地,从而大幅缩短了“农田到工厂”的运输半径。同时,我们优先与配备新能源车辆的车队合作,并利用智能系统规划最优路径,有效减少空驶率。目前,我们通过测算单位产品运输里程的燃油消耗降低比例,量化碳减排成效,物流环节能效得到显著提升。
《21世纪》: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运作依赖多部门配合,公司是否建立了ESG相关的内部考核机制?
郝昳雯:我们已将ESG指标深度纳入部门与员工绩效考核。例如,育种环节的能源利用率、种植环节的农药化肥减量率、加工环节的废料资源化利用率等,均与团队及个人绩效挂钩。这直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每一位员工的具体行动目标和创新动力,形成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氛围,从而系统性地提升了全产业链的ESG表现。
废料资源化利用助推农业绿色转型
《21世纪》:在农产品加工环节,蓝顿旭美如何应对和治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保护问题?是否探索了废物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郝昳雯:在废物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探索上,公司会对所有工厂约25000吨的废料(从土豆的废水、皮到小土豆、废土豆等)进行整体统计,并与MIT、上海科技大学等多所学府合作,由专业人员对废料分类并研发不同产品。目前已成功利用土豆皮制作塑料袋、薯片袋子、纸张、面膜膜布及提取纳米纤维素,利用土豆花制作香水,实现了废料的资源化利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1世纪》:在对约25000吨废料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是否建立了废料全生命周期的ESG管理台账?
郝昳雯:我们已建立起覆盖所有废料类型的全生命周期ESG管理台账。系统会详细记录土豆皮、废水等不同废料从产生、分类到资源化转化的全过程,并追踪其中的能耗与碳排放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能够精确测算出每吨废料利用所带来的碳减排量,从而科学量化其对降低公司整体碳足迹的实际贡献,确保资源化利用过程的透明化和可持续性。
《21世纪》: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践行社会责任方面,蓝顿旭美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和成效?
郝昳雯:我们设置了“乡村振兴首席执行官”岗位,深入村庄,精准连接农户与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从育种、种植到加工进行全产业链运作,不仅免费提供技能培训使农民转变为现代农业骨干,更通过土地流转、长期用工及短期务工等多种方式,使基地长期雇用当地农民超300人,农户收入增至原来3倍以上。同时,以订单农业保障收购,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1世纪》:展望未来,蓝顿旭美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哪些重点规划和目标?目前主要挑战是什么?
郝昳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核心挑战在于成本控制问题。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初步阶段,必须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且相关流程耗时较长,众多尝试最终以失败收场。例如,以土豆为原料生产的纸张,由于其高昂的成本,仅能局限于婚礼请柬等高端用途,而未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以实现价格的稳定;此外,我们目前尚未达成碳平衡的目标。在未来规划与目标方面,公司接下来的重要课题是逐步进行全面升级,争取实现碳平衡,并朝着打造零碳园区的方向努力。我们将细致入微地研究和推进与该目标相关的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