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天安财险发布债券违约公告。作为国内首例保险公司债券违约事件,该案例也因其市场化化险路径而备受业界关注。
具体来看,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发行的资本补充债券“15天安财险”应于2025年9月30日到期兑付。据《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资本补充债券发行公告》,公司只有在确保偿还本息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且有能力清偿其他负债的本金和利息的前提下才能偿付本期债券本息。
然而,截至今年9月30日,公司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偿付能力不足,预计无法还本付息。公告内容指出,公司已与本期债券的债券持有人开展积极沟通,全力配合债券持有人的相关诉求,后续将在公司的风险处置工作中对本期债券统筹安排、处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原因主要在于发行主体类型特殊,其发行机构为信用资质较高、业界信赖度较强的保险企业,此类主体发行的债券通常评级优异。
并且,该债券票面利率较高、发行规模较大。它于2015年9月20日发行,据公开资料显示,前5年票面利率为5.97%,后5年跳升至6.97%。在当前利率中枢下行的市场环境中,这一高利率结构尤为突出,虽为投资者带来较优票息收益,但也意味着发行方面临沉重的偿付压力。此外,债券发行总额达53亿元,体量相对较大,此次延期兑付可能对市场和持有人产生一定影响。
作为险企业内业界债务融资化险的一大案例,天安财险的债券兑付方案后续大概率将会受到相关投资人的持续关注。
2020年7月,天安财险因触发监管条件被原银保监会依法接管。接管仅两个月后,公司于当年9月公告决定对“15天安财险”不行使赎回权,并称正在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15天安财险”计息挂账。2024年,天安财险风险处置取得重大进展——新成立的申能财险受让了其保险业务,并经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9月20日正式批准。
但在风险处置整体推进的同时,据公开信息,“15天安财险”这笔规模53亿元的债券并未被纳入转让范围,仍由原主体承担。这意味着申能财险不用承担该笔债券的兑付责任,该笔债券的偿付问题实际上处于“物归原主”状态。
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处置方式反映出监管部门以市场化方式化解风险的思路,通过业务与债务隔离,既保护了保险消费者权益,也推动金融机构健全违约处置机制,强化市场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