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示一则最新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显示,同意陕西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下称“陕西煤炭交易中心”)通过存续分立的方式,设立新公司陕西西煤支付有限公司(下称“西煤支付”)作为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持证主体,开展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

央行批准设立“西煤支付”
南都湾财社记者从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官网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是经陕西省政府批准、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备案的省级地方交易场所,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全国三大煤炭交易中心之一,是独立的第三方交易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披露的信息显示,陕西煤炭交易中心于2013年1月取得由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获准开展互联网支付业务,并分别于2018年和2023年成功续展。当前,该公司支付牌照有效期延至2028年1月,伴随支付业务类型重新划分,其业务类型也已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2024年5月1日,《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其中明确,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名称中应当标明“支付”字样。自《条例》颁布以来,各大支付公司纷纷更名,动作频频。
按照《条例》要求,这家持有互联网支付及跨境人民币支付资质的机构,本应加入更名行列。但特殊之处在于,陕西煤炭交易中心并非单一支付运营主体,其业务版图已延伸至西煤交易、西煤大数据、西煤科技、西煤供应链等多个产业板块。

“若将包含多业务板块的公司整体更名,既会模糊非支付业务的定位,也不符合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操层面并不现实。或许正因如此,陕西煤炭交易中心选择以存续分立的方式破解合规难题。”业内人士指出。
据了解,存续分立通常也被称为派生分立,是指一个公司将其部分资产或营业业务分离出去,用以成立一个或多个新公司,而原公司自身继续存在的一种法律行为。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曾表示,名称标注“支付”字样的核心目的是明确业务边界,帮助消费者清晰区分支付机构属性。
官网显示,西煤支付平台聚焦大宗交易、物流运输、跨境贸易等行业场景,面向公司自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煤炭行业上下游企业用户、跨境电商平台与跨境贸易企业,提供“秦安付”担保支付、“秦链付”委托代理支付、对公收单、订单支付及跨境人民币支付等服务,为商贸企业及各大交易市场提供支付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客户4000家,累计实现支付量超2700亿元。

今年领首张罚单
作为西北地区及煤炭行业唯一的持牌法人支付机构,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的合规动作始终是行业观察样本。然而这份保持近十二年的“零罚单”纪录,在2025年监管高压下宣告终结。
2025年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公示的陕银罚决字〔2025〕13号罚单显示,该机构因“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被处以3万元罚款。

这一处罚直接援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七项规定,违法事实直指“为从事金融业务的其他机构开立支付账户”。
看似金额不大的罚单背后,隐藏着支付账户管理的核心合规红线。央行早已明确,支付账户作为个人或单位用于办理支付结算的专用载体,其开户对象与功能范围均受严格限制。
业内人士指出,为其他金融机构开立支付账户,相当于为其提供了脱离传统银行体系的资金流转通道,极易成为资金挪用、虚假交易乃至洗钱活动的“灰色载体”,这与2025年监管聚焦反洗钱、账户安全的核心导向直接相悖。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违规在行业内并非个例,但处罚力度差异显著。截至2025年一季度,全国已有近20家支付机构因同类问题累计被罚超6300万元,其中雅酷时空、汇聚支付等机构罚没金额均破千万元。对比来看,陕西煤炭交易中心的3万元罚款虽属《办法》规定的基础处罚标准,但其“首罚”属性对行业的警示意义尤为突出。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支付机构当前调整特征表现为牌照业务分类优化、合规体系建设加强等。在支付新规背景下,未来机构需要健全及完善支付相关的内控制度,不断提升综合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支付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监管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清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