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山东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杨增胜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山东在全面依法治省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一系列扎实的数据显示,法治正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保障。五年来,山东省司法厅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法治建设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理念在山东得到了生动实践。杨增胜介绍,山东已连续四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其中法治环境指标尤为亮眼,位居全国前列。
这背后是一系列扎实的举措:修订《山东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山东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若干措施》,并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政策清理,从制度源头上破除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
在执法层面,山东部署开展了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直指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企业痛恨的执法痼疾。同时,创新打造“民事无忧·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务品牌,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政务服务法治化水平。
市场退出机制的健康与否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尺。五年来,山东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的挽救与出清功能,依法审结各类破产案件9942件,为困境企业提供了再生通道,也为市场良性循环清了障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开展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如同为企业进行“信用疗伤”,五年来已指导帮助16.8万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65万条,极大地缓解了企业因信用问题带来的发展桎梏,重燃了市场活力。
在司法审判方面,“十四五”期间,山东法院共受理审判执行案件1063.4万件,结案1016.2万件,位居全国前列。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3万件,发出检察建议2.76万件,提起诉讼2481件,司法质效与公信力持续提升。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山东连续四年入选全国营商环境最好十大省份。五年来,依法审结破产案件9942件,通过“信用修复”专项行动帮助16.8万家企业修复信用65万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
立法保障也更加精准有力。全省共制定修改地方性法规330件、政府规章260件,建立立法快速响应机制,推进“小快灵”立法,如《关于确定有关项目用海审批权限的决定》仅用4条条文即解决审批难题,凸显立法实效。
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来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3.61万件,2024年达4.56万件,较2021年增长170%,行政复议已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
在社会治理方面,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网络、热线“三大平台”累计提供服务818.3万件次,覆盖法律咨询、公证、调解、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法治社会基础不断夯实。
涉外法治也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期间,山东设立涉外法治协调小组,审结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3572件,办结国际司法协助案件2169件,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杨增胜表示,下一步山东将高标准谋划“十五五”时期全面依法治省工作,继续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