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光模块大牛股新易盛的董事长高光荣,通过一次非公开的询价转让,一把套现37.49亿元。这位从中专技术员起步、历经创业失败最终打造出千亿市值企业的草根企业家,这次减持不仅金额惊人,背后还牵扯出公司惊人的业绩增长、股价飙升以及他本人曾被证监会处罚的历史。整个事件就像一部现实版的商界浮沉录,让人不禁想多看几眼。

七倍牛股背后的巨额套现
新易盛无疑是近年来A股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从去年4月的46元左右一路冲到今年9月的401元高点,期间涨幅接近7.6倍,市值高达3490亿元。就在这样的高位,公司董事长高光荣宣布拟转让1143.07万股,占总股本的1.15%。这笔交易在10月9日尘埃落定,初步定价为328元/股,较当日收盘价折价约6.6%。尽管打了折,但按此计算,高光荣依然成功套现37.49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二级市场减持,而是通过机构间询价转让完成,受让方锁定6个月不得卖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市场的直接冲击。
机构抢筹背后的业绩神话
这么大的一笔转让,能顺利成交本身就说明问题。29家机构参与报价,有效认购倍数达2.6倍,最终由16家机构分食,足见专业投资者对新易盛的认可。支撑这份信心的,是公司炸裂的业绩表现。2025年上半年,新易盛实现营收104.37亿元,同比增长282.64%;净利润高达39.42亿元,同比暴增355.68%,甚至比2024年全年利润还多赚了11亿多元。强劲的基本面,加上光模块行业本身处于AI算力爆发的风口,让新易盛成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即便10月9日股价因减持消息下跌4%,但今年以来涨幅仍高达327%以上,足以证明其长期吸引力。
董事长光环下的合规阴影
不过,高光荣的个人形象并非完美无瑕。就在今年2月,他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原因是在2023年违规转让股份0.42%,并因家族信托持股未如实披露,导致公司连续三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违法所得近950万元。这一记录无疑给他的此次巨额套现增添了一丝争议色彩。虽然公司强调本次转让不涉及控制权变更,高光荣也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再二级市场减持,但曾经的合规问题,难免让部分投资者心生疑虑。从乐山无线电厂的技术员到身家超两百亿的董事长,他的故事很励志,但如何平衡财富变现与公众公司责任,显然仍是道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