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宣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亿元,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当天,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全额出资的专门公司成立,分别是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限公司。
随后,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加快投放。9月29日以来,江苏、安徽、广西、广东、河北、海南、福建、重庆等多地对外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这些资金投向了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能源、农业农村、供热管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地方披露信息发现,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融资期限较长,部分项目获批融资期限在15-20年;该新型工具全部用于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但是不得超过全部资本金比例的50%——这些资金能较大缓解项目资本金不足的问题,还能与项目回报周期较长的状况相匹配。
新型工具跑步前进
从地方披露信息来看,交通、城市更新、能源等领域项目较快落地。
无锡市发展改革委消息显示,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此次获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31.99亿元(其中一期14.33亿元、二期17.66亿元),为江苏省获批额度最大项目。9月29日,国开行江苏省分行向无锡地铁集团一次性投放工具资金17.66亿元,专项用于无锡至宜兴城际轨道交通二期工程项目资本金,该投放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设立后全国首批投放项目。
苏州交投集团消息显示,交投集团成功获批3.84亿元,为苏州市属国企首批项目中单一项目获批额度之最。该笔政策性金融工具也为苏州首批获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中投放最早的一笔,已于9月29日正式完成投放。
浙江省住建厅消息显示,近日,永嘉县成功获批2025年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2.56亿元,专项用于支持温州北站核心枢纽TOD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额48亿元,建成后将有效缓解温州北站高铁新城产业集聚度不高、功能设计单一以及“大交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助力永嘉走出一条交通枢纽、城市、产业“三生共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广东省住建厅消息显示,9月30日,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经过评审论证,优中选优,选定汕尾市海丰县城市更新一期项目,投放全省首笔城市更新项目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490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由省级新型城镇化专项资金、国开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和国开行贷款组成。该项目涉及市政设施(道路、停车场、公共空间)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外立面改造、加装电梯)、违章建筑拆除等更新改造工作,致力于改善县城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结构和功能,提升城市建筑风貌等。
中交长江建投消息显示,近日,中交长江建设成功申请全国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专项用于重庆特钢厂城市更新项目资本金投入。重庆特钢厂作为西南地区最早建设的钢铁企业,是重庆市首批历史名城工业遗产,对该区域的修缮、保护与开发有着深远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广西能源集团消息显示,9月30日,广西能源集团成功落地广西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能源领域首个专项注入核电项目资本金的投放案例。资金将用于白龙核电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10亿元,是广西“十四五”期间能源领域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项目。
烟台蓝天集团消息显示,烟台蓝天集团权属企业能源集团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对接省、市发改委及相关政策银行,实现核电、长输供热管网等四个重点项目入库,合计获批融资额度10.68亿元,期限15-20年。
此外,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还在投向水务、物流中心、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领域。
太仓市水务集团消息显示,9月29日,太仓市水务集团通过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成功获得全国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2076万元,该笔资金将以权益性资金方式注入项目公司,用于补充太仓市自来水有限公司扩建增压站工程项目的资本金。
广东省博罗县消息显示,9月30日,农发行博罗县支行成功投放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1.8亿元,用于支持博罗县农贸综合批发市场及仓储园区项目,助力博罗农贸升级改造。
财达证券常务副总经理胡恒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就目前投资实际需求看,交通、能源、城市更新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需求确定性较高。今年“两重”建设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清单早在6月底前就已全部下达,在竞争性申报的情况下,“两重”建设和预算内投资清单项目将成为申报重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资本金落实,加快补齐这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短板,也是政策意图的一部分。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近日地方披露的具体项目状况来看,“老基建”仍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地方政府在这些领域项目储备较为充分,城市更新等相关需求较高。不过,与此前这类政策工具主要支持“铁公基”等传统基建项目不同,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会重点向科技创新、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体现扩投资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
能带动多大投资?
除了上述传统基建领域,一些新兴产业也是新型工具支持的重点领域。
广东省住建厅消息显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是政策性银行为实现政府特定政策目标,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的特殊投向金融工具,首批预计为5000亿元,聚焦科技创新、消费升级和外贸稳定三大核心方向,兼顾传统基建,具体包括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农业农村、交通和物流以及市政和产业园区等八大领域。
王青表示,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将重点完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基础性平台,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带动这些领域的商业性投资。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在支持项目方面,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重点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农业农村、交通物流、市政园区等八大领域,其中20%必须投向民营企业。
从地方披露消息来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作项目资本金,该融资期限较长,但不得超过全部项目资本金的50%。
河北建投集团消息显示,经过近5轮的申报、筛选、审核反馈等工作,河北建投集团公司重点能源项目入选第一批次国家项目库。9月30日,首批专项资金15亿元已落地,期限20年,有效缓解项目资本金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研究员吴亚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项目资本金一般不低于总投资的20%。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预计带动2倍左右的项目资本金,再拉动5倍左右的银行贷款——大致匡算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拉动项目总投资在10倍左右,即拉动约5万亿元投资规模。考虑到项目投资要分年度实施,今年只剩下四季度,预计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今年拉动投资实物工作量约6000亿元。
胡恒松表示,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20%的资本金比例要求,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约2.5-3.3万亿元规模的总投资额。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为32.6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长0.5%。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投放完毕,且项目总投资全部完成,预计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少4.9个百分点;若项目总投资完成一半进度,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至少2.4个百分点。可见,推动项目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于扩大有效投资、提振经济的作用效果明显。
王青表示,本次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投资6万亿元左右,相当于2024年基建投资总额(24.9万亿元,宽口径)的24.4%。预计新型政策工具落地后,三年内每年可推动基建投资增长3-4个百分点。其中,今年年内有望拉动基建投资增速加快1至1.5个百分点,预计四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回升向好。除了推出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外,四季度还可能出台新一轮稳增长政策,核心是财政加力、货币宽松,以及更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