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建设指南》)。
《建设指南》提出目标,到2027年,新制定云计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项以上,不断健全云计算产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以标准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效更加凸显。加快云计算领域国际标准供给,促进产业全球化发展。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记者分析,开展标准宣贯和实施推广的企业超过1000家,这一数字背后蕴含着巨大的产业变革潜力,这意味着将有大量企业深入了解并积极践行云计算相关标准,通过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将获得强大动力。
安光勇说:“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角度来看,云计算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资源调配方式,使得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进行研发、生产和创新,从而催生出更多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在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云计算打破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壁垒,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协同,推动了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同时,云计算还为构建良好数字生态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营造了一个开放、共享、创新的数字环境。”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创新性的角度来看,《建设指南》打破了传统标准制定中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它不再孤立地看待云计算的某一个环节,而是以一种全局的视野,将各个部分视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整体。例如,基础标准的完善不仅为其他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统一的“语言”,还能反过来根据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发展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形成一个不断自我优化、自我完善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式的建设思路,有助于激发云计算产业内部的创新活力,促进不同领域之间的交叉融合,为云计算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拓展开辟新的道路。
袁帅表示,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为物联网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底层支撑,物联网作为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产生了海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高度依赖云计算能力,《建设指南》中基础标准和技术标准的完善,确保了云计算平台在架构设计、接口规范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物联网设备能够更顺畅地与云计算平台进行对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个标准体系也将不断演进和完善,成为推动云计算产业以及物联网等下游产业持续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