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9 22:30:20 股吧网页版
24.3亿人次跨区域流动 “双节”人潮刷新纪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八天假期落下帷幕,出行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4.33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2024年国庆假期7天日均,下同)增长6.3%。

  这一数据超越了节前的预测。此前交通运输部预计,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日均2.86亿人次增长约3.2%。

  出行目的地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以及西安、长沙、武汉等都市圈客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游客与港澳游客的“双向奔赴”成为假期出行一大亮点。

  日均3亿人出行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铁路客运量累计15396万人次,日均1924万人次,同比增长2.6%。

  民航客运量累计1914万人次,日均239万人次,同比增长3.3%。

  水路客运量累计1166万人次,日均146万人次,同比增长4.1%。

  公路人员流动量累计(包括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公路营业性客运量)224841万人次,日均28105万人次,同比增长6.6%。其中,公路营业性客运量累计30677万人次,日均3835万人次,同比增长2.9%;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非营业性小客车人员出行量累计194164万人次,日均24271万人次,同比增长7.2%。

  国家高端智库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红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交通系统整体运量的增长,与交通通达度、服务能力、运输保障能力的提升有密切关系,同时也得益于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的延续。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指出,总体来看,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公众出行意愿较强,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征:

  从出行规模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4亿人次,日均超3亿人次,创历史新高。旅游流、探亲流高位叠加,发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出行和交通物流高位运行,有力支撑了假日经济的火热。

  从出行方式看,自驾仍是出行绝对主力,日均预计2.4亿人次,在出行总量中占比约八成,假期高速公路免收小客车通行费,充电、救援等设施和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化,高速公路严重拥堵路段和充电繁忙服务区数量双下降。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客运量均实现同比增长,各方式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从出行分布看,假期首日迎来出行最高峰,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36亿人次,创历史同期新高,较2024年同期增长1.4%。10月7日出现一个客流小高峰,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3亿人次,同比增长18.3%。

  在李红昌看来,我国的私家车出行在总客流中占据优势,说明个性化出行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高铁和民航凭借快捷优势也实现了一定增长,成为重要的出行工具。此外,租车也实现两位数增长,这些数据共同反映出,我国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旅游支出愈发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客流热力聚焦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出行目的地看,8天长假进一步促进公众出行需求释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以及西安、长沙、武汉等都市圈客流集中,长沙、杭州、苏州、西安等城市仍是公众假期出行首选。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长三角地区探亲流、旅游流、学生流相互交错。长三角多地去往北京、青岛、广州、郑州、福州、厦门、长沙、南昌、西安等方向较为热门;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往来苏州、扬州、徐州、连云港、南通、宁波、金华、黄山、芜湖等方向出行需求旺盛。去年四季度新开通的宣绩高铁和沪苏湖高铁迎来国庆中秋假期“首秀”,吸引不少旅客乘坐高铁打卡新线沿线旅游景点,客流大幅攀升。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数据显示,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长三角铁路安全发送旅客近3020万人次,较去年国庆假期多发送旅客470余万人次,增幅近两成。其中,今年10月1日当天发送旅客420.5万人次,创历年国庆假期单日客发量新高。

  北京交通委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秋国庆假期,铁路、民航、长途客运、公路自驾进出京总量达3362万人次,其中进京1722万人次、出京1640万人次,同比上升2.3%。10月1日进出京客流创新高,全市交通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游客与港澳游客的“双向奔赴”成为假期出行的一大亮点。微信团队公布的“2025国庆中秋数据报告”显示,港澳是内地游客出境游首选目的地。在跨境支付数据中,港澳微信支付交易笔数排名第一,内地游客在香港通过滴滴、高德、Uber等线上平台打车的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5倍。

  李红昌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双节假期比去年国庆假期多一天,带动更多人出行和度假,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6.3%,就体现了这样一种趋势。此外,消费存在边际增量效应,也带动了酒店和文旅消费的增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