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证券行业已迈入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期,行业发展面临同质化竞争等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外资机构的协同联动,成为推动行业突破发展瓶颈、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动力。
在笔者看来,在政策支持下,中国证券行业已构建起以制度型开放为基础的发展新生态。外资券商的深度参与,带来的不只是市场资金的“活水”,更有领先的技术体系与成熟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外资券商与中资券商的良性竞争与深度合作,也有利于整个行业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对全球资本而言,中国金融开放的确定性,无疑是外资机构愿意长期扎根中国市场的核心原因。仅今年9月份,就有两大关键动态进一步加强了外资的长期信心。9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9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设立瑞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意味着又一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选择深度布局中国市场。
外资机构数量的增长,印证了中国的开放诚意与市场潜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国证券行业的外资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全行业150家券商中共有16家外资参控股券商,其中11家实现外资控股、5家为外资独资。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外资机构布局的逻辑正发生深层转变:从过去的局部参与,转向全牌照深耕的全面投入。如今的外资券商,不再满足于某一项业务的试水,而是主动拓展业务边界,全面覆盖经纪、投行、资管等资本市场核心领域。
更具说服力的是业绩表现,今年上半年,外资券商总资产、净资产同比分别增长10%、6.96%,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9.88%、580%。外资券商凭借在全球市场的丰富经验和先进技术,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信赖。吸引力和包容度日益增长的中国资本市场,为外资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制度型开放的深化,让中外资券商更好地协同发展。从沪深港通、债券通机制的完善,到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管理的优化,再到跨境投融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这些制度创新环环相扣,不仅让国际资本进得来、留得住、投得好,也为中资券商提供了对标国际、学习提升的平台。
外资券商的深度参与,正为中国证券业创造多维度的长期价值。从投资者视角看,外资机构带来的多元化产品与专业服务,让财富管理向全球资产配置升级,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从行业视角看,竞争压力倒逼中资券商加速转型,在投研能力、科技赋能、客户服务等领域持续突破,推动行业转型。从全球视角看,中外资券商的协同,让中国资本市场与全球市场的连接更紧密,外资券商通过中国市场分享增长红利,中资券商则通过国际合作提升全球定价权,最终实现双赢。
可以预见,随着开放政策持续落地、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外资券商将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共同成长,推动中国证券行业朝着更高质量、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