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0月8日电(记者丁雅雯、李唐宁、吴慧珺)知名景区人潮如织、边境小城别样热闹、街头小店一座难求……这个国庆假期,文旅消费再度火爆。游客们不仅追寻名山大川间的“诗和远方”,更在烟火缭绕的早市、风味地道的餐馆与香气四溢的小店里,沉浸式体验一方水土的人文韵味。
业内专家指出,“味蕾游”等新兴旅游形态兴起,折射旅游方式正从传统的景观欣赏,转向深度融入当地生活的“情感共鸣”。这一转变也推动文旅产业加速从标准化供给,向个性化、体验式服务转型。
文旅消费热度攀升多元场景共绘活力图景
文旅市场的热度,首先体现在“行”与“住”的数据里。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截至9月22日,2025年国庆文旅预订同比增速达73%,高星酒店订单人次同比增长115%。
去哪儿旅行大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旅游热度创新高。国内游方面,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超过两成。
途牛旅游网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用户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两位数增长,出游高峰期从9月30日一直持续到了10月5日。
文旅市场的热度,更直观地展现在各大景区的“人潮”中。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八达岭长城等经典景区人气爆棚,故宫门票早在假期前便售罄;南京夫子庙、中山陵等地客流密集,地铁站实施“只出不进”限流;西安大唐不夜城内,为观看“盛唐密盒”演出,游客围得水泄不通,现场气氛热烈。
与此同时,“反向旅游”热度不减,为假日经济注入新活力。美团旅行数据显示,随着中国对俄实行免签,黑龙江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小城持续火爆,反向吸引各地游客“不出国门”感受多元文化交融。去哪儿数据显示,10月1日,平台用户入住了全国近2000个县城的酒店和民宿。福建平潭、广西阳朔、新疆布尔津、江西婺源、吉林安图等县城热度较高。
去哪儿旅行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蔡木子分析,“双节”叠加使探亲与出游需求增加并释放,推动整体旅游热度超越以往。
“味蕾游”引领新风尚餐饮消费活力全开
为一道美食,赴一座城。“味蕾游”成为这个假期的旅游新风尚。
在江西景德镇,“鸡排哥”的小店前排起跨省而来的食客长龙,不少游客专程为这一口特色风味规划行程。
记者在安徽省安庆市大南门特色街区看到,在大南门牛肉包子店铺门口,店外的等位队伍沿着人行道蜿蜒排开。作为安庆市代表性的传统小吃,这家店每天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听说这个包子非常好吃,我们慕名而来。”来自上海的汪女士说。
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假期第一天,“必吃榜”榜单流量环比上月增幅近两倍,其中上榜小店流量增幅超125%、订单量涨超178%,上榜老店流量涨超130%、订单量涨超190%,反映出游客对本土风味与品质餐饮的双重青睐。
餐饮火爆场景从市井蔓延至品牌餐饮,呈现出全时段、多层次的消费活力。
海底捞火锅后台数据显示,假期前3天,浙江杭州、湖南长沙、广东广州等热门旅游城市门店普遍迎来较高客流。其中,位于西湖边的海底捞火锅杭州工联CC店连续3天翻台率超过12轮。在成都,冯校长老火锅(太古里店)外等位队伍沿街蜿蜒,不少游客拖着行李箱前来,跨城预订、落地即享美食成为新现象。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指出,今年国庆文旅市场的爆发式增长,是服务消费进一步回暖的体现。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升,沉浸式体验项目与主题线路热销,印证了供给侧品质化改革正精准对接消费迭代需求。
“年轻人愿意为一份特色小吃跨省流动,体现了消费动机从景观欣赏向情感共鸣转变。”朱克力说,这一趋势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地理边界,让市井烟火成为重构旅行意义的新坐标。从产业视角看,网红小店产生的辐射效应,激活了区域商业生态,推动文旅产业从标准化供给迈向个性化、体验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