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5-10-08 07:50:29 股吧网页版
寒露·秋风起,舌尖上的“蟹经济”有多香?|财经二十四节气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今日寒露(2025年10月8日),正值菊黄蟹肥时。9月26日,2025苏州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预计全年产量在1.035万吨左右,并将在10月中下旬大量上市,品蟹季将一直持续到12月左右。

  消费者对螃蟹产品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我国进口螃蟹都从哪里来?螃蟹产业链又如何高效运作?本期《财经二十四节气》带你看。

01 品牌化标准化成趋势

小螃蟹如何“横行”大市场

  “秋风起,蟹脚痒”,中国人有多爱吃蟹?从庞大的消费规模可见一斑。

  据SeafoodMedia消息,2024年,中国螃蟹消费量预计突破200万吨,市场规模达174亿美元。

  随着消费者对食材的产地真伪、新鲜度等品质需求日益提高,螃蟹消费市场也在加速分化与升级。

  作为蟹界“顶流”,大闸蟹品牌化和高端化表现尤为突出。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其不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还通过《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质量等级》等打造行业标准。头部品牌如“蟹状元”更提出9S标准,覆盖养殖、品控、物流等环节。

  据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数据,2024年大闸蟹的销量环比增长214%。

  此外,南沙青蟹、深沪梭子蟹等产品也已形成标准化体系,涵盖等级规格、加工工艺乃至捕捞环节。

  数据显示,在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TOP100中,共有17个螃蟹产品上榜,其中大闸蟹占据6席。

02 螃蟹进口呈增长趋势

远洋“蟹”客,纷至沓来

  中国不仅是螃蟹生产大国,也是重要的螃蟹进口国。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共进口蟹类13.3万吨,价值达21亿美元。

  从进口方来看,我国自俄罗斯进口螃蟹产品量持续增长,2020—2024年,进口额由4.3亿美元增至12.3亿美元,年均增长29.8%。

  进口蟹与我国本土蟹并非简单竞争,反而形成互补。俄罗斯在我国高端蟹类水产市场中优势显著,帝王蟹、雪蟹等需求旺盛。

  值得注意的是,活蟹进口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占中国蟹类进口总值的约90%,充分反映了中国消费者对极致鲜味的追求。

03从养殖到物流

螃蟹产业链加速升级

  与螃蟹进口量齐头并进的,是国内螃蟹产业的扩容升级——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2023年,中国螃蟹捕捞年产量在60万吨以上。庞大规模也推动着螃蟹养殖向精准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在江苏高淳,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螃蟹养殖领域,智能蟹塘用无人机投饵、传感器监测水质,蟹农通过手机App即可远程调控溶氧量与pH值;在山东东营,同样有企业通过物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保障大闸蟹的生长环境,以此提升大闸蟹蜕壳同步率、存活率等指标。

  此外,螃蟹养殖也不再局限于沿海、沿湖地区。内蒙古利用冷水资源试养高原蟹、新疆依托冰川融水打造天山雪蟹品牌……一些地区打破了传统螃蟹养殖模式的限制,依靠当地资源禀赋,打造出各具特色的螃蟹品牌。

  在冷链运输环节,为让各地螃蟹抢“鲜”一步到达消费者餐桌,顺丰、京东、中通等物流企业纷纷升级科技保障,通过全程温控、实时追踪等技术,实现快速送达。

  秋深稻熟时,品蟹正当时。当膏满黄肥的螃蟹被端上餐桌,我们品尝的已不单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从塘口到餐桌的万里鲜香。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温馨提示: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