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竞逐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窗口期,广东省的珠江西岸正悄然落下一枚重要棋子。10月7日,由珠海科技产业集团、珠海高新区与智元机器人共同打造的珠海具身智能应用创新中心(下称“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用。

近两年来,具身智能赛道群雄逐鹿。但整体来看,仍面临“技术—成本—场景”的三角困局,训练数据匮乏、硬件技术支撑不足、场景需求有待挖掘、成本居高不下等难题,成为制约技术商业化的主要瓶颈。
据了解,创新中心正通过场景驱动、供应链集聚与生态运营,探索一条具身智能规模落地的“珠海路径”。而这一探索背后,离不开珠海在“算力—模型—硬件—场景”全链条上的系统布局,构建了覆盖上中下游的产业生态。
聚焦技术、成本和场景等共性难题
具身智能这一前沿赛道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面临着“技术有待提升、成本较高、场景不明确”三者相互掣肘的三角困局。
为了破解这一三角困局,创新中心构建了“一中心三平台”产业生态体系。其核心逻辑在于,以场景数据反哺技术迭代,以产业链协同驱动成本下降,以公共体验平台验证商业模式,形成闭环发展路径,从而真正破解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场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创新中心共建方之一的智元机器人,是我国具身智能领域龙头企业,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具身智能机器人现在已经能完成一些工作,接下来如何进入千行百业成为关键问题。”智元机器人合伙人、高级副总裁姜青松表示,智元选择共建创新中心,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机器人相关企业和人才快速集聚,并孵化更多聚焦细分领域的应用型企业,推动具身智能从单点技术突破走向对千行百业的规模化赋能。

具体来看,应用创新中心是技术落地的“催化剂”。中心强调场景数据的积累与应用,聚焦于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验证的全链条支持,能够有效避免技术与市场脱节。
公共体验平台是市场培育的“展示窗”。该平台通过实体展厅,动态展示智元全栈机器人在导览、咖啡制作、工业分拣等交互场景中的能力,不仅可以进行公众科普与市场教育,也可以吸引商业合作。
产业赋能平台则是上下游供应链合作的“助推器”。该平台通过联合高校、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旨在推动核心零部件的本地化集聚与协同攻关,同步孵化产业链相关企业,有望吸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进而降低成本。
人才与生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中心计划开展从K12研学、高校实训认证到产业人才培训的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不仅能为产业输送急需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还能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闭环生态。
可以看出,创新中心构建的“一中心三平台”的产业生态体系,是一个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完整系统。
这也意味着行业的发展步入新阶段,从过往主要以单一主体探索、单点技术突破为主的“单兵作战”生态,逐步迈向以强大产业平台为依托、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全链条协同发展为主的“协同作战”竞争时代。
从产业投资到生态运营的珠海范式
纵观全国各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创新中心并非新鲜事物,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在已先行布局。珠海创新中心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背靠规模庞大的“产业航母”。
作为创新中心另一个重要的共建方,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是珠海培育新质生产力产业的核心平台。公开资料显示,该集团注册资本达500亿元,在科技领域已累计投资超过2000家创新企业,构建了覆盖“算力—模型—硬件—场景”全链条的具身智能生态体系,可以为创新中心链接重要的产业资源。
在上游基础层,集团从AI芯片、灵巧手、通信模组、能源管理以及大模型等软硬件均有投资布局,包括奕斯伟计算、壁仞科技、傲意科技等。

在具身智能“大脑”层面,珠海科技产业集团与大模型领军企业智谱华章达成了深度合作。后者在最近刚刚上线了智谱旗舰模型GLM-4.6,代码能力全面进阶,在保持精度不变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推理成本,为国产芯片在大模型本地化运行上开创了可行路径。
在中游产品层,除了智元机器人外,珠海科技产业集团还投资布局了优必选、千寻智能等人形机器人企业,以及文远知行、酷哇科技等自动驾驶载具企业。各种类型的具身智能硬件产品,可以为不同的应用场景提供多样化选择。
在下游应用层,依托珠海在智慧康养、低空经济、未来社区、智能制造、数字政务等场景先行先试的条件,创新中心也将积极携手珠海科技产业集团的生态企业,建立共建共创机制。
以“无界智慧”康养项目为例。在细分场景中,创新中心计划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垂直领域穿透,针对康养等场景,建立从需求清单、技术攻关到产品迭代的快速响应机制;二是算力场景互换,向珠海具身智能企业开放云上智城充足的算力资源及对应的技术接口;三是产业链协同研发,联合本地优势企业,构建从研发、中试到量产的本地化闭环体系。
创新中心董事长石小星表示,“未来,除了康养领域外,还将在新一代好房子、安防巡检、文娱商演、工业智造、商超零售等更多场景中持续推进技术突破与项目落地。”
直面产业发展需求,将技术、资本、场景、供应链等创新要素进行高效整合,这正是珠海从产业投资到生态运营,从“资本赋能”向“生态赋能”升维的具体体现。
打造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
珠海发展具身智能,具备独特优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长三角具有强大的工业生产制造能力,广州、深圳在消费电子及供应链方面极为发达,而珠海则是具身智能在大湾区探索场景落地应用的桥头堡。
“珠海的一大优势在于政府的开放,这里有海岛、高端制造、康养等多维场景,为企业的发展打开了窗口。”姜青松指出,未来,随着创新中心全面投入运营,珠海有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领域重要的技术验证场、成果转化器和生态连接点,为区域产业升级和能级跃迁注入全新动能。
为此,珠海也做足了准备。
在算力支撑方面,珠海正加快建设“云上智城”,为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性能算力服务,吸引企业部署AI大模型训练。

在市场方面,通过珠海科技产业集团的“云上智城”智慧城市平台和场景共创优势,可为创业团队提供应用试点机会,获得初始订单,完成从零到一的关键突破。
在资金方面,珠海组建了总规模800亿元的新质生产力基金群,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经济、机器人”四大赛道,坚定做创新企业的“长跑搭档”。
通过开放城市场景并提供数据、市场和资金服务,珠海可以有效吸引企业落地并加速技术商业化,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凭借“场景驱动、全链协同、生态运营”的系统打法,珠海正在走出一条不同于北京、上海、浙江的差异化路径。场景驱动的本质,是让技术发展根植于市场的土壤;全链协同则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效率和竞争力;生态运营的核心则是构建一个开放、共生、共赢的产业创新生态。
长远来看,创新中心有望成为珠海产业结构向“新质生产力”跃升的关键引擎,助力珠海打造全国具身智能产业创新高地,不仅可以赋能本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更可能孵化出全新的具身智能产品与新型服务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