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清晨的阳光掠过鄂尔多斯高原,在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300吨级的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已开始有序穿梭,依照规划路径精准运行。
无人驾驶集控室内,智能调度与管理平台犹如矿山的“智能中枢”,精准还原着矿区实时场景,无人驾驶矿卡化作移动光点,在电子地图上勾勒出高效运行的轨迹。
技术员李佳树端坐于控制台前,紧盯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数据,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操作,时而调整车辆顺序,时而校准运行参数。当系统出现路径偏离预警,他立即远程介入,确保作业安全。国庆长假期间,这位“00后”与同事们坚守岗位,运用无人驾驶技术守护能源供应安全。

图为李佳树在监测无人矿卡运行状态
四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准能集团露天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创新突击队队员刘沅鑫回忆说:“那时,5个人挤在简易的办公室里,面对第一台待改造的300吨级矿卡一筹莫展。”当时没人能预料,这支年轻的团队将成为国内露天煤矿重型卡车无人驾驶的引领者。
2021年8月,随着国家能源集团重点科研项目“准能集团露天煤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启动,这支露天矿无人运输作业系统创新突击队正式成立。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他们迎难而上,先后攻克了无人驾驶感知技术、车辆控制技术、行车策略绕障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几年来,我们团队在无人运输作业设备性能、采矿工艺、安全运行和智能调度等方面实现了42项关键技术突破,无人驾驶效率不断提升。”值班班长赵致亮表示。

图为赵致亮(左)与工友在点检无人矿卡
截至目前,黑岱沟露天煤矿已累计完成60台300吨级矿用卡车和129台工程协同设备的改造,实现无人驾驶双编组全流程剥离作业,通过了煤矿智能化建设验收并达到高级水平。自2023年5月安全员下车以来,累计运行时长超过1.9万小时,累计作业20.8万车次,完成剥离量2132.14万立方米,运输里程超94万公里。
这个国庆假期,突击队队员们的身影依旧活跃在无人驾驶区域的各个角落:有盯控系统的李惠,负责协调车辆,确保无人驾驶卡车安全有序运行;有在现场进行设备点检的李钧政,仔细检查车载雷达状态,及时排查隐患;有进行地图数据采集分析的徐飞,及时更新路线图,为系统优化提供支撑……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正是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坚实基础。
无人驾驶集控室里,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矿卡运行数据;控制台前,突击队队员们神情专注,以专业坚守献礼国庆。从最初的5人小组到如今的49人专业团队,从简易的现场办公室到宽敞明亮的集控中心,这群年轻人用科技报国的行动,诠释着岗位坚守的意义。

图为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管理中心运行组工作场景
“我们要让矿山生产模式从人控走向智控,让每块煤炭都带着科技的温度。”赵致亮说。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青年队伍正以昂扬的姿态,在加快建设智能高效、绿色低碳、创新示范的世界一流露天煤矿标杆企业的征程中谱写新的青春乐章。
在准能集团,还有很多科技工作者深耕一线、默默奉献,用前沿技术和执着坚守,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着智慧与力量。